善和惡
王良看到警察似乎有些為難,心里憤憤不平,明顯就是那個趙雨林故意誣陷他。她憑什么說我綁架了她?
“警察同志。”王良再次堅定地說道,“我要報案,告那個趙雨林誣陷我。”
警察癟了一下嘴,點點頭說道,“好的,那我現在就打電話傳喚她,讓他來派出所。”
王良問道,“那我還用不用留在這里?”
“你必須得留下呀。”警察說道,“因為你是當事人,你不留下我們怎么斷定嫌疑人是不是真的存在無限的可能呢?”
“這還用調查嗎?這事實不很清楚了嗎?”王良有點心急,恨不得立刻就把這個趙雨林給關進小黑屋,也讓她也嘗一嘗小黑屋的滋味。
實際上王良還沒有意識到,他是有生以來第1次對一個人,尤其是對一個女人如此的憎恨和厭惡。以至于置之死地而后快。
其實這也是王良性格改變的一個重要的表現。
別看這短短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王良在經歷過如此的磨難之后,他在性格上的成長是顯而易見的。他已經不是來深圳之前的那個又害羞又怯懦又無知的小伙子了。
雖然他現在還不能算是一個強悍的男子漢,但至少也不會任人宰割,任人欺負了。
但某些時候他似乎也有些走向一個極端似的,這個極端如果沒有一個控制,后果也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像王良這樣年輕的男孩,很容易因為某件事觸發他心底的惡。
都說人之初性本善,但這善良的背后也有惡念的存在。
所以,小孩或者是年輕人需要正確的價值導向的引導,他才能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茁壯成長。
很多年輕人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孩子,最終走向誤入歧途的犯罪道路。這就是沒有一個正確的引導,或者是心中的惡念被點燃。
王良此刻其實已經有了向惡的苗頭。這是因為他遭受的悲慘和屈辱讓他內心里有了一個強烈的對抗心理。
本來王良在面對這種事的時候,他會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得饒人處且饒人。但此時面對趙雨林,他卻完全不顧其他的因素,只想讓趙雨林付出代價。
警察甚至在王良的眼神中看到兇厲的光芒。
“那我們也需要調查。”警察或有些不耐煩。
但此時王良卻急著去見那個姓趙的女老板,畢竟此時他還惦記著徐莉莉。只有想起徐莉莉的時候,他的心境才是平穩的。就像看到一汪平靜的湖水一樣。或者是那種平靜的海面,背后托著一輪火紅的夕陽。那粼粼的波光微微浮動,讓人心平氣和。
所以當他想到徐莉莉的時候,他忽然覺得自己眼前的行為如此的陌生。以至于冒出一身的冷汗。就想說我不追究趙雨林的責任了。
但是,警察已經撥通了趙雨林的電話,說道,“你是趙雨林吧?我是派出所的。還有一件事情啊,需要你來我們所里配合調查……你沒時間也得來。要不然我們可就要親自去請你了。那樣對誰都不好看……好吧,你盡快趕過來。”
警察放了電話,看一下王良。
王良認為,既然警察打了電話,就相當于沒有回頭路了。再想想趙雨林的可惡,他又發起了報復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