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只覺得好像有些東西堵在胸口,他緊緊握住朱棡的手。
“老三……”
“大哥,這輩子多謝你照顧了……我們下輩子再見的時候,我照顧你吧……”
……
朱標走出房間的時候,望著天空長嘆。
“大明最好的王爺走了……不,是咱的兄弟,走了!”
……
朱棡的喪禮很隆重,太子朱雄英和其他幾個皇子為他扶靈。最后,皇上恩準,他葬在了明孝陵下面,離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很近。
朱棡的喪禮結束后,朱標在閑暇時候總愿意看著天空發呆。皇后常青兒便默默坐到他的身邊。
“看什么呢,又想什么呢?”
“看天,看云。我之前總是理解不了父皇的想法,總覺得他急于求成,什么事情都急著去做。現在我明白了,其實他是覺得自己已經老邁了,所以希望可以多做些事,怕把一些爛攤子留給我。現在,我也是一樣的心情啊……”
常青兒忍不住笑。
“你現在可是正值中年,年富力強,有什么可擔心的。父皇他老人家都活到古稀之年了,難道你對自己都沒有自信么?”
朱標搖搖頭。
“其他的事情我都可以和他比一比,只是這壽命,以及開局時候的艱辛,他都是獨一份的啊!我也不能再糾結了,是時候該去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了。”
“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呢?”
朱標的目光堅毅。
“遷都吧!”
……
遷都,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洪武時期便總被拿出來談論。大明朝建國在南方,主要是因為朱元璋占領了應天,并且以此為根據地,抗擊大元朝。應天作為國都有很大的優勢,作為江南的中心,掌握經濟命脈,而且也較為安全。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隨著大元朝的覆滅,以及北方游牧民族被打壓,現在大明的疆域是越來越大了,應天很難輻射到北方地區。此時朱標將遷都一事舊事重提,在朝廷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朝中大臣南方人居多,讓他們動身,他們自然一萬個不愿意,所以紛紛上表勸誡。但是朱標內心十分堅定,遷都,是必然之事。他直接下旨,眾官員不用再議論遷都的對錯,只需要考慮遷向何方就是了。
隨后,朱標收到了無數條建議。其中以西安、武昌、洛陽、北平為主。古人并不傻,他們也會分析各地的優劣。值得一提的是,居然還有人上表建議遷都鳳陽,給的理由是大明發跡之處,龍氣旺盛。惹得朱標哭笑不得,沒想到都孝文年間了,居然還有人在貫徹朱元璋的信念。
遷都鳳陽肯定是不成的,其他幾個古都也各有優劣。朱標讓眾臣分析其實就是走個過場。他心里早就已經有了答案了。最適合當國都的,其實還是西安和北平。西安主要是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但是發展好像稍微差了一些。北平的缺點只有一個,那就是離游牧民族的領地太近了,容易被侵犯。
“可惜,現在不是游牧民族侵犯我,而是我該踏平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