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她修養好、忍耐慣了,彭若竹便溫柔地給蘇麥麥夾菜:“小蘇多吃點,這是姜阿姨特地給你做的湖北菜。平時上班辛苦,你離家又遠,想吃吃不到,休假這段時間啊,想吃什么就和阿姨說。姜阿姨的手藝好,她都會做?!?/p>
周茜聽了,就覺得媽是不是話中有話,這才把夾菜的頻率放緩了些。
蘇麥麥嘗了一口東坡肉,直夸味道好吃,說改天要向姜阿姨學習學習,聽得姜阿姨也笑呵呵的。
彭若竹便問了她日常生活習不習慣,以及工作上的事兒,蘇麥麥都一一回答,還列舉了一些采訪美麗新軍嫂時的有趣話題。
她聲音悅耳,穿書前又是學新聞傳播的,能把故事說得活靈活現,聽得孩子們都津津有味,舉著筷子忘記了吃飯。
杜敏就不痛快了,她高中畢業想去當兵,沒選上,又想進軍區報社當文職。起先托表姐周茜家的關系,先進去試崗做校對,結果經常錯別字和符號沒仔細,半個月不到就辭退了,之后再想調崗進報社,人家不收了。杜敏為此耿耿于懷,今天聽表姐說起,賀衍哥那個媳婦進了報社,做的還是她夢寐以求的記者,她就想親自過來瞧瞧,看到底哪里比自己能耐。
結果也就是夠漂亮而已嘛,沒看出強在哪了,哼,想想杜敏心里更不舒服。曾經她也希望像表姐一樣嫁進賀家,賀衍哥看不上,結果現在卻讓一個路邊遇見的退婚姑娘捷足先登了。
今晚非讓這個姓蘇的女人下不來臺不可!
杜敏就似笑非笑地張口:“小蘇,你們社里那個歐主任,是不是個戴眼鏡的,沒啥脾氣的中等個?我見過他兩次。他那人好說話沒啥原則,難怪能讓你隨便進去做記者呢,肯定是看在賀衍哥的面子上吧?剛好就運氣湊巧,讓你隨便拍了兩張照片用上了,若換到咱們總軍區,只怕門檻都摸不到的?!?/p>
周茜暗自夸贊表妹說話專挑痛點,便逮著機會見縫插針:“要不怎么說還是和四弟結婚好啊,這如果留在農村老家,別說是一個軍區記者了,就是鎮子的喇叭員都輪不上。難怪人人都想攀高枝嫁干部,咱們軍區大院里多少這樣的家庭,有的女方嫁了又不本分,三天兩頭的鬧些花邊緋聞……這么一想,不工作也不行。雖然咱們這樣的家庭,多弟妹一雙筷子也不是養不起,但閑著無聊,只怕也像別家那樣鬧起傳聞來了?!?/p>
周茜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老三正在茶幾上陪父親吃飯,只見話音未落,老爺子的筷子就明顯地頓住了,浮起不悅之色:“該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p>
彭老師愛護小蘇,這話哪能聽不出刺兒呢?她忽然有點不理解,自己一輩子盡心盡力地為著這個家庭,幾個孩子雖然不是親生的,可絕對比親生的還要照顧。
尤其賀釗是賀總政委前妻的小兒子,為著這個,她對賀釗格外貼心,就連老四賀衍出生后,也仍然什么都讓著老三。怎么到長大了,老大和老二跟賀衍關系都好,偏偏最謙讓的賀釗卻是跟賀衍過不去呢。
放在平時也就算了,今天小蘇的稿費,也不比我工資低,勞煩三嫂你們操心了,實在不必多此一舉!”
啊?還能發表文章?
副團級軍干部的工資一個月一百二三十塊,駐疆軍人還有各項補貼,加起來可不少呢,小蘇竟然能賺這么多??
聽得包括彭老師在內的所有人都驚訝了,要知道,眼下是個尊重知識分子和文化創作的新時期,能在報刊雜志上寫文章發表很厲害的了。
二姐賀涵激動起來:“哎呀,敢情我們小蘇不僅會外語,廚藝好,還是個大作家呢!”
周茜酸溜溜的:“是哈……對了,都發表在哪呢?我去報紙上翻翻那些小豆腐塊兒,沒準都能找著弟妹的‘文章’。”
呵,豆腐塊?故意指的犄角旮旯吧。
賀衍冷哂。側頭凝了眼蘇麥麥,蘇麥麥讀出了暗示,讓她可勁兒炫耀。
既然婆婆、二姐都這么護著自己,蘇麥麥自然要長長臉了!
她便做謙虛模樣道:“大眾文學、故事匯、青年月刊、婦女文摘等等,有寫散文也有長短篇小說故事。結婚后才開始創作的,投出去六篇,已經發表了五篇,另一篇是前些天剛寄出的,估計要等下個月有回信了。”
距離結婚才多久呀?投稿光來回寄信都得用兩周時間了,竟一口氣發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