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對于柳如思而言一直是個難言的禁忌,她恨酒,準(zhǔn)確的說是討厭被人喝下去的酒!
盡管她前世的不幸要基于很多因素,但酒卻是最具像化的原因。
她的父母就相識于觥籌交錯的夜店,都是享盡都市繁華的玩咖,男俊女美在燈紅酒綠中邂逅。
他們能走到一起再正常不過了,同樣的興趣愛好,同樣的誘人。
幾場約酒后就廝混在了一起,不知道是哪次的酒醉情濃出了問題,母親懷孕了。
一般來說他們這種玩咖是不會要孩子的,但他們那時確實是情投意合,一拍巴掌,兩人結(jié)婚了,把柳如思生了下來。
或許是婚姻,或許是她,就是悲劇的來源。
在母親懷孕時就有矛盾了,懷孕的女人自然不適合出去玩,可父親還是那個浪子,盡管比起婚前克制了一些,但依然讓被禁錮在家的母親不平衡,他們有了爭吵。
而在柳如思出生后,情況更是越來越復(fù)雜,母親一邊想照顧孩子,一邊想出去玩。父親一邊出去玩,一邊希望母親在家照顧孩子。于是,他們的爭吵開始激化。
他們也想過要解決問題,請了保姆帶孩子,可作為母親,生理機(jī)制就會讓其對自己的孩子放心不下,母親一邊自己糾結(jié),一邊試圖讓父親承擔(dān)起一些照顧孩子的責(zé)任,這沒有錯,可父親原本就不是個能安于家室的男人。
互相無法理解的情況下,他們的爭吵逐漸夾雜著動手,特別是在兩人喝酒后,情緒放大,時不時就兩人大打出手。那時柳如思已經(jīng)開始有記憶,她的腦海中留著深刻的想法,只要父母喝酒,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
漸漸的,柳如思長大了些,母親逐漸脫離生理機(jī)制的束縛,恢復(fù)了玩樂的生活,但日積月累的矛盾和爭吵打架已經(jīng)成了算不清的爛賬,而且家庭中多得是柴米油鹽的煩心事,他們已經(jīng)回不去了。
母親開始認(rèn)為是柳如思帶來了矛盾,帶來與父親互相折磨的婚姻生活,母親開始怨恨父親,也怨恨她。
巧的是,父親也是這么覺得的。
漸漸的,后來的酒后打架中多了一個挨打的人,有時候她會被落敗方出氣,有時候她會被得勝方誤傷,可也不會真往死里打,畢竟是他們親生的。
而年齡還小的柳如思也不覺得是父母的錯,她只是更討厭酒了,覺得是酒害她挨打。
悲劇的高潮在她十歲那年,他們互相都發(fā)現(xiàn)對方出軌了,彼此都在外面有了新的家庭!
柳如思不知道他們分別是什么時候出軌的,可能是曾經(jīng)的美好讓他們一直沒放棄這段一地雞毛的婚姻,就連互相發(fā)現(xiàn)出軌后,他們都在幾乎每日的斗毆中又僵持了一個多月。
終于在一次酒后斗毆中,打架失控,見了血,在母親被匆匆送往醫(yī)院后,他們終于為這段婚姻畫上句號,而柳如思目睹了這一切。
被扔到寄宿學(xué)校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都認(rèn)為如果他們沒有喝酒,他們就不會離婚,她也不會被拋棄。
即使后來她心智成熟了,明白主要是人的原因,她也依然改變不了對酒的恨。
———
盡管褚時鈺說的話很有道理,她也認(rèn)為他是有自控力的人,但對于制備醫(yī)用酒精的事,她還是沒有提。
只是說:“能幫我找個燒瓷器的地方嗎?我想定制十二個一樣圖案和字的瓶子。”
其實做瓶子這事她不是很想找他幫,但褚時鈺跟狗尾巴似的,走哪跟哪,她自己去找瓷廠定做也免不了讓他知道,讓他知道了,那還能期望他不插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