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yīng)該是犯罪現(xiàn)場被兇手解開的,畢竟死者當時已經(jīng)死亡了。
她腦子迅速閃回現(xiàn)場。
按照尸體的分割情況,兇手還能解開紅繩,真是有耐心。
葉桑桑挪動放大鏡,紅線還有一處不太明顯的割動痕跡。
小小的口子上炸開的線頭干凈卻不整齊,是用不銳利的刀鋒割開的痕跡。這應(yīng)該是在砍下頭顱前產(chǎn)生的斷裂,可又沒有完全被割裂開。
她再度湊近,線的接口處泛著微微的黃。
葉桑桑用棉簽蹭了蹭,是鐵銹。
另一個已經(jīng)斷開的紅線接口葉桑桑也蹭了蹭,沒有鐵銹。
她拿了尺子比劃了一下,斷口和另一個割開痕跡接口相距有七厘米。
紅線并不長,只比普通的項鏈長三四厘米,躺下后不會堆在脖頸處。
大概就是平鋪在脖子上的狀態(tài)。
一處解開的斷口,一處有割動的痕跡。
兇手在準備砍下前反悔了,選擇先割掉繩子?
然后在割掉繩子前,又反悔了,伸手解開了繩子?
葉桑桑凝視著靜靜躺在桌案上的繩子。
繩子浸滿鮮血的地方,就是死結(jié)所在的地方。
準備割開,又選擇了解開。
繩子對兇手來說,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嗎?
葉桑桑記錄下繩子的情況,將它重新收入物證袋。布包和符也有檢查,不過沒有什么特殊情況。
剩下的就是枕頭,提取上面的生物檢材。檢測確認是否是死者的血液,查看有沒有被擊打的痕跡就差不多了。
這里基本得不到更多的細節(jié)。
不過葉桑桑依舊很仔細,痕檢就是細節(jié)決定一切。
最后剩下的是線頭,上面的灰塵污漬深入了麻線里面。這證明這手套是常用的,常用的話,可以試著探尋手套的來源。
這種是最常用的勞保手套,葉桑桑猜測會不會是兇手就地取材。
葉桑桑小心從上面取到了灰塵和些微的油漬,到時候具體化驗分析,確認一下是什么油漬。
做完這些,葉桑桑放下工具,伸了伸懶腰看向進行指紋獲取的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