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婭的了解,徹底劃掉了共犯的可能。
這在之前是不確定的,在辦案過程中,
警方不能否認每一種可能。
葉桑桑的劃掉,是她自身已經否認。
不管什么手段,能帶走張婭的人,
就是高琴、張建學、張蘭芳以及張蘭芳的兒子馮耀。
高琴有她的姘頭可以協助動手,不過葉桑桑還是將她劃掉了。
這個年代的偵查員,不是簡單的查案,
他們黑白灰都知道一點。娛樂場所認識不少人,甚至還有專門的線人。
方便發生案子,他們能第一時間知道,是不是打擊報復之類的案子。如果是,直接抓兇手能省掉很多時間。
高琴的姘頭進過監獄,偵查員顯然清楚他手底下有哪些愿意為他動手的人。
稍微查一查,就會有答案。
為了獲得真相,有人脈的偵查員私下不知道問了多少人。
而且娛樂場所,或者兩人身邊有張婭這么小的女孩出現,不可能不引起這些人的注意。
如果這都沒得到真相,那證明高琴的姘頭應該沒有動手。
張建學有不在場證明,他所在工廠上班是流水線,缺一個人半個流水線都會知道。
加上老板還在門口安裝了監控。
這讓他成了最先被排除嫌疑的人。
最重要的是,他沒有sharen動機。
然后是張建學的姐姐張蘭芳,這個姐姐的嫌疑很大。
只是她也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明,她嫁去的是隔壁村子。
案發當天早上她和鄰居很早就起來,六點就起床,兩人一起去了鎮上。
死者死亡時間雖然是凌晨五點,但村子之間間隔很遠,她家沒有交通工具。
分尸后處理好現場,根本趕不回來和人一起去鎮上。
所以警察很快排除了她的嫌疑。
較為親近的人中,只剩下了張蘭芳的兒子馮耀。
這是一個不起眼的人,根據警方的了解。馮耀在川省隔壁省讀一所醫科大學,今年大三。除了寒假會回來以外,暑假和各種節假日幾乎都不回來。
偵查員詢問學校確認馮耀在案發期間沒有請假,以及拜托當地警方詢問,得到他當時在勤工儉學的答案后,便沒再過問馮耀的情況。
所以案件陷入了一個死局,只要有作案嫌疑的人,要么有不在場證明,要么沒有作案動機。
甚至有兩者都有的。
因為按照警方的調查來看,張老太非常喜愛這個外孫,馮耀和外婆的關系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