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你韜光養晦于此,來日父子相見。
”景熙聽著張老夫子猶如晚鐘的醇厚嗓音,思緒回到了前世。
前世里十五歲時,這位張老夫子亦是來告知他真實身份,又繼續教導了他兩年。
當時得知自己是官家皇子,往后還會公諸于世封王賜府,冥冥中,心態已起了變化。
南京應天府生養他的已故母親,蘭氏,在十六年前官家還是睿王名奕時于應天府相識相知,欲訂終身之時太上皇病重,睿王將封太子,即刻回了汴梁城受封。
蘭氏等待太子奕來應天府娶她時,得知有孕,派人快馬加鞭告知太子。
誰知造化弄人,又是時機不對,太子得知之時太上皇病故,太子奕即刻登基,事務繁忙之中托付母親派人將母子接回。
那時,得知太子奕已登基,蘭氏自知未來可能已無望,遂未將奕的身份告知父母。
而后私自生子。
未婚生子為爹娘不容,將女兒蘭氏草草嫁于劉員外作為續弦。
皇太后了解故事原委后,亦不喜蘭氏先行生子,只欲去母留子,將皇子接回皇宮撫養。
已成為官家的太子奕改名為趙熠,不敢忤逆母親,又不忍蘭氏母子分離,遂將小皇子留在蘭氏身邊,養于劉員外宅中,暗中派人看護,只遣人定期將母子消息傳回宮中。
直到蘭氏一尸兩命,官家才派人將小兒子接回東京汴梁城培養。
在景熙被封翊王之前的兩年里,病重的兩位皇兄薨逝,另兩位皇兄則因結黨而獲罪。
重生后再客觀一些看待,景熙深知自己實則是因官家對現有皇子失望而加以重視,先養在寇府里備用,有了變化再起用的最小的私生皇子。
歷經一世慘敗的景熙,已不再將自己的皇家身世看得過重。
只愿今生能與小雨共度一生,彌補前世遺憾,其他的倒是沒那么重要了。
自此,張老夫子教授二人經史子集外,景熙繼續學習科舉相關內容,并不是為了真的去考科舉進入仕途,而是作為皇室,他需知曉士人的選拔等事務以利于日后掌權。
寇聽雨則于其他時間繼續向徐嬤嬤學習點茶直至精通。
初入冬一日,寇聽雨坐于飲墨軒偏廳中,徐嬤嬤在她身前不到三米處相對而坐,身前皆有一翹頭香案。
香案上放置四類茶具,茶碾、茶羅、茶盞以及茶筅。
寇聽雨學著徐嬤嬤的動作,先將茶餅敲下一塊,在火上烤酥。
再用茶碾子碾成沫狀,用茶羅過篩取細,將茶沫取一點放入茶盞底部,此茶盞需先用熱水預熱過。
徐嬤嬤將篩好的茶末放入預熱的茶盞中,用剛剛煮沸的井水繞圈緩緩澆入茶盞。
此時徐嬤嬤開口提醒道:“小娘子此時要注意,沸水的水量一定是到茶盞的一半以下,不可多于半盞。
”寇聽雨聞言舉著水壺,抬頭望向徐嬤嬤注水完畢的茶盞以確認水量。
努力看去時,驚覺自己竟看不清徐嬤嬤手中茶盞的水位具體在哪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