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眾人自信的模樣,好像徐州已經改姓了荀。
荀小將軍搖搖不存在的羽扇,昔有諸葛亮“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今有他荀曄“狐假虎威奪徐州,青史百代妙名揚”。
不愧是他。
趙大陛下深吸一口氣,抱著棍子坐好。
他早該想到的,正常打法也沒法短時間內打下大漢的半壁江山,系統既然敢發這樣的任務肯定已經料到這小子不會走尋常路。
可是這么打真的很冒險啊!
好在荀小將軍不是忽然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只管冒險不管現實,他們這兒無腦莽的有一個呂大將軍已經夠了,當家做主的他還是得留一點兒腦子。
他剛到青州半年,帶回來的勞動力雖然多但短時間內都沒法反哺軍隊,不管是種地的種子還是吃喝嚼用都是他從豫州帶來的,想自給自足至少要等到夏糧收獲。
如果徐州那邊不能以戰養戰,那就必須得速戰速決,因為他帶來的糧餉填不住青州的大窟窿。
以戰養戰的前提是攻打的地方有足夠多的錢糧,劃重點:府庫有錢,而不是百姓有錢。
再窮不能窮將士,再苦不能搶百姓。封建社會的岳家軍都能令行禁止,他帶出來的軍隊走到哪兒都不能拿百姓一針一線。
公家的錢就不一樣了,公賬盤好之后能拿出來給將士們當賞賜,讓將士們知道不劫掠百姓也能有封賞。
徐州的情況有點特殊,陶謙親自扶持起來的大老虎已經把地方盤剝的一點油水都不剩,下邳之外的幾個郡國窮的異常穩定,只有下邳一地富的流油。
還不是公家的府庫有錢,是侵吞了整個徐州錢糧的下邳國國相笮融有錢。
也就是說,陶謙怎么樣不重要,笮融必須死。
如果陶謙沒有縱容笮融為所欲為,他們攻打下邳或許會引起徐州的拼死抵抗。畢竟抵御外敵入侵是本能,就算陶謙本人沒本事,偌大的徐州總有幾個能穩住民心義士來扛大旗。
可惜笮融在徐州干的事情太過惡劣,如此以來情況將大為不同。
這年頭的士人為什么注重名聲?因為名聲真的能帶來切實的利益。
陶徐州縱容屬下橫征暴斂搜刮百姓,荀青州治下的青州百姓卻能安定生活休養生息,是人都知道該選哪邊。
荀曄又過了一遍徐州的情況,有呂大將軍給他參謀很快決定好接下來怎么打。
他馬上給烏程侯和曹老板寫信,以他們現在的兵力用不到豫州和兗州出兵相助,那邊只需要聲援一下讓徐州各城不敢陽奉陰違就行,剩下的事情以孫策和曹昂的本事足以搞定。
趙大陛下撐著臉看著已經長大的荀牛牛有條不紊的安排細節,好像安排的不是冒險孤軍深入,而是按部就班的一座城一座城的打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