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不是典農官該管的事情,他之后會找負責清查田產人口的官員單獨談話,典農官只需要做好交接保證開墾出來的荒地都能有個好收成就行。
在座的典農官們:啊?啊!啊?
眾人聽的神情恍惚,總算知道為什么兇名遠揚的呂大將軍會猛不丁的出現在青州。
他們是農官,督課農桑是他們的分內之事,上頭的事情和他們沒關系,他們只需要聽命行事。
但是現在,州牧大人給他們的“聽命行事”加了那么多難度,今后出門估計都得結伴才行,不然他們怕會被惱羞成怒的世家豪族套麻袋。
這是督課農桑的事兒嗎?這是從富戶豪族碗里搶食兒啊!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他們青州也要迎來“小將軍一怒抄家滅族”的盛況了嗎?
還、還怪刺激的。
所以校尉您事先得到消息了嗎?得到消息怎么也不和底下人說一聲?這弄得跟他們是外人似的。
校尉明鑒,州牧大人明鑒,他們是老老實實地里刨食的農官,和那些藏匿丁口田產的富戶豪族不一樣。
眾位農官正襟危坐,不管心里怎么想,表現出來的都只有“擁護”一種態度。
荀州牧對這個反應非常滿意,然后把印好的均田令發到眾人手上。
北魏太和九年頒布均田令,之后北齊、隋、唐修補更正,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推行兩稅法均田制才徹底瓦解。
一個制度能延續近三百年肯定有可取之處,他手上有那三百年間所有版本的均田令,再根據目前的情況略作修整。
北魏時朝廷掌控的無主荒地多,男女平民奴婢都在授田范圍內。唐朝的均田制在制度方面比之前的北魏、北齊、隋朝完備許多,但是當時朝廷能安排的無主荒田數量大大減少,因此明確規定婦女和奴婢都不授田,還放寬了關于土地買賣的限制。
也就是說,制度方面前期不如后期完備,但是從效果上看后期卻遠遠比不過不完備的前期。
資料齊全的好處這時候就凸顯出來了,他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根據歷史上走過的彎路來防止他們這兒繼續走彎路。
均田制有配套的賦稅制度,在此基礎上還有相輔相成的府兵制,只是全部都改動的話百姓兵丁都可能適應不來,得先把田制確定下來然后再仔細思量賦稅和兵制。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現有兵制還能再撐幾年,等不用打仗了再改也來得及。
而且他這均田令也不是定下來就不改了,推行下去的法令不求能撐三百年,能運行十來年就行。
均田制的前提是有大量無主荒地,等過些年沒有那么多荒地供官府分配就得及時修改。推行均田的用意不是一步到位天下大同,而是讓富者富的有個限制,貧者也能有個最低標準能夠維持溫飽。
改革嘛,土地制度也得改革,發展到那個地步有了新的需求就知道該往哪方面改了。
他還年輕,將來怎么著也能活個七八十歲,總不能等他七老八十了天底下還是百姓流離失所大量田地荒蕪,那會顯得他很沒本事。
到時候不用系統爹給他打叉,他自己就得抹脖子以謝天下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