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能有如此奇才,也算是另一個角度的回光返照吧。
荀曄捏捏耳垂,等郭嘉說完才又說道,“最近可能不太合適,馬騰韓遂剛剛投降,司隸也不算安穩,如果真的那么著急,接下來只能勞煩各位叔父多操心。”
降將不能留在原籍,讓他們回原籍是放虎歸山,所以馬騰韓遂只能留在司隸。
正好南邊荊州益州打的正火熱,關中一時半會兒要不需要西涼兵幫忙,于是他就派倆人去打漢中去了。
拿不下漢中就沒法打益州,而以如今益州的情況,沒有漢中這個大門擋著跟開門迎客沒有區別。
劉焉活著能主持大局,劉焉一死,益州內部也是一團糟。
他活著的時候沒有敲定繼承人,死后兩個兒子之間必定要爭權。
劉瑁是劉焉屬意的繼承人,身邊有一群擁護他的舊臣,劉璋不是劉焉屬意的繼承人,但是益州本地豪強看重他性子軟好拿捏非要推舉他上位,強龍不壓地頭蛇,那些隨劉焉入蜀的外來勢力面對咄咄逼人的本地人只能選擇退讓。
但是他們真的服氣嗎?未必。
劉瑁本人不服氣,他身后的勢力也不服氣。
劉焉是個有野心的人,他當年能因為相面之人的話讓兒子娶有大貴之相的女子看重的就是那個“大貴”。
什么叫“大貴”?天子才叫大貴。
他給兒子娶個有大貴之相的女子就意味著他兒子有成為天子的資質,他兒子有成為天子的資質那他這個當爹的自然也能成為天子。
劉焉能因為吳氏女有大貴之相下聘,隨他入蜀的吳氏肯定也想著從龍之功。
結果現在不光從龍沒著落甚至連益州都沒了,他們找誰說理去?
以吳懿為首的外來勢力心里很不樂意,看到軟弱無能被趙韙等人玩的團團轉的劉璋更是不滿。
主君當殺伐果斷,被臣下牽著鼻子走算什么主君?
吳懿等人看不上劉璋,劉瑁更不愿意將州牧之位拱手讓給無能的弟弟,益州豪強不支持他那他就搶,只要他的手段足夠強硬,到時有沒有朝廷的任命詔書根本不重要、
于是乎,在劉璋忙于應對劉表的發難時,劉瑁等人也在籌劃奪權。
這些都是裴潛送來的消息。
裴大人去益州最開始只是想忽悠幾個擅長水戰的將領去揚州豐富水師將領籍貫多樣性,到地方后看到益州四分五裂各懷異心又有了點兒新想法。
益州本地豪強那邊他就不說了,野心太大不好掌控,需要他們家主公來殺殺銳氣,光動嘴皮子沒用。
倒是那些試圖跟著劉焉謀從龍之功的外來士人,一個個的好像都有點缺心眼兒。
想要從龍之功跟什么劉焉啊?他們家主公難道不是更有真龍天子之相嗎?
劉焉活著的時候不行,劉焉死了他兒子更不行。
吳懿也是,與其指望妹子生下外甥憑借外甥當外戚,還不如直接一步到位追隨他們家主公。
益州閉塞消息不通,但是當官的肯定會注意外面的局勢,應該不會有人到現在還沒聽過他們家主公的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