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里不只有他自己,還有正在檢查作業的志才叔,就算荀曄滿腦袋小問號也不能表現的太明顯。
所以爹,剛才到底發生什么了?
豬豬陛下沒有賣關子,趁正主還沒到趕緊復述一下剛才的場面。
簡單來說就是:郭嘉見到鐘繇后二話不說就訴苦,把本就愁眉苦臉的鐘繇說的更加憂形于色。要不是鐘繇今天過來是為了保住整個家族,怕是郭嘉剛開口他就會扭頭走人。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現在是鐘氏理虧,不管郭嘉多過分鐘繇都得忍著。
反正只是無傷大雅的小玩笑,還能較真不成?
豬豬陛下煞有其事的點點頭,“書上說鐘元常鎮守關中功勛卓著,能鎮守一方肯定是個沉穩的人,不會和你們計較太多。”
荀曄:……
爹,正經場合咱還是得正經點兒,不能上來就欺負人。
奉孝叔不懂事兒也就算了,他堂堂潁川太守不能跟著不懂事兒。
劉徹挑了挑眉,看傻小子正氣凜然的模樣沒再說什么。
當上主官的崽就是不一樣,如果是半年前,這會兒估計已經開始醞釀情緒了。
豬豬陛下感慨兩句,還想著回去就和其他三位分享孩子懂事的快樂,然后就看到他們家正氣凜然的崽在鐘繇進屋的一瞬間變了氣場。
荀曄本來不想欺負人,但是長輩們在信中叮囑他要和鐘氏保持好關系,也就意味著兩家關系很親近。
都那么親近了還有族人胡鬧轉投袁紹,必須讓他們知道潁川因為袁紹袁術兄弟倆內斗遭了多大的罪。
荀小將軍親親熱熱的迎上去,“這位就是元常叔吧?家父時常稱贊元常叔器宇不凡,聽說元常叔喜歡蔡中郎的字,前些日子還特意讓人送來了蔡中郎手書的《坊記》一篇,奈何元常叔不在潁川一直沒送出去。”
“繇愚笨無知,不及仲豫兄遠見卓識,有勞仲豫兄掛念。”鐘繇硬著頭皮回話,明明面前的年輕人和他兒子差不多大,卻還是有種招架不住的慌張。
《坊記》?真的不是在點他嗎?
《坊記》是《禮記》第三十篇,是記述子思怎樣防范違德失禮、不忠不孝、貪利忘義、違背倫理綱常的相關言論。
他們家那幾個沒腦子的這次確實是貪利忘義違德失禮,但是應該還沒到不忠不孝犯上忤逆的地步吧?
如果是問罪,為什么又熱情的像見到親近長輩?
仲豫兄一直帶著孩子隱居,按理說孩子不該這么活潑,但是他昨天回到長社家中時親兒子都沒開心成這樣,此情此景著實讓他心里發虛。
“元常叔這邊坐。”荀曄繞過表情略顯古怪的戲煥,然后招呼郭嘉呂布自己找地方坐,最后才親切的抓著新叔父的袖子開始表演,“前些日子叔父不在潁川沒見到潁川亂象,周昂大軍兵不血刃進城,百姓家家閉門不敢外出,生怕不小心誤入爭端橫死當場。”
不是他夸張,而是真的亂。
元常叔在京城離潁川也不算遠,應該知道這些年外出避難的士人百姓有多少。他們潁川以前多好的地方,現在也出現了十室九空的情況。
本來已經夠亂了,袁紹還不打招呼就派大軍進犯,壓根不把他們潁川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潁川各縣的世族豪強更是離譜,刺史孫堅的駐軍就在陽城,他們卻放著正兒八經的刺史不管給外來的大軍開城門,這像話嗎?
烏程侯奪回陽城后大開殺戒情有可原,他荀明光留在潁川不敢用本地士人也情有可原。
因為無人可用,所以他們的招賢令上寫著不管出身只要有本事就能來。
重要的郡縣屬官都是從活著的官吏中臨時選上來的,趕鴨子上架也得先維持官署的正當運作,之后有士人來投就立刻填補空缺,連調查背景的時間都等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