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當面講道理,不能不在冀州當州牧就對冀州不管不問,冀州百姓的命不是命嗎?
“蒼天啊,你終于想通了。”張遼夸張的捂著心口,“快去快去,軍中我先幫你看著,不用著急回來,一定聊痛快了再決定是效忠還是效忠還是效忠。”
張燕腳步一頓,咬牙切齒,“我去青州,去找小荀州牧。”
張遼更開心了,“兄弟來,一家人別客氣,以后你的兵就是我的兵。”
去并州還有那么一絲絲的可能談崩,去青州絕無談崩的可能,別以為他們家明光年紀小就好糊弄,上頭那么多人最不好糊弄的就是那小子。
去吧去吧,去趟青州再回來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公孫瓚都得往后排的那種哈哈哈哈哈哈哈。
張燕:……
還讓不讓人活了?
他是去上門講道理,帶著拳頭講道理,不是上門投效!不是!
張遼催著他趕緊出門,“差不多差不多,不是上門投效到地方聊一聊也會變成上門投效,不要看不上我們小荀州牧的能力,到地方肯定能給你個大驚喜。”
張燕死死抓住門檻,“換!再換!老子去豫州總行了吧?”
張遼憐憫的看著“抵死不從”的賊頭子,問道,“你知道現(xiàn)在坐鎮(zhèn)豫州的是誰對吧?”
“荀彧荀治中,有什么問題嗎?”張燕兇巴巴的反問,“我知道那是誰,不用你提醒。”
張遼好心的拍拍他的肩膀,“看在咱倆都姓張的份兒上,再給你透露點小秘密,小荀州牧私下里曾說過,荀治中有‘潁川人販子’之稱。”
張燕愣了一下,“什么?”
“意思就是,只要他想,什么人都能為他所用。”小張將軍擺出“請”的姿勢,“不過建議你還是直接去青州,沒有別的原因,單純就是待遇好。”
待遇好,待遇特別好,待遇這方面他能拿他的腦袋瓜做擔保。
他張文遠活了二十多年也算見多識廣,從最開始在并州當兵到后來去京城當兵再回到并州再到現(xiàn)在,大漢北方幾州被他轉(zhuǎn)過來了一遍兒,單看士兵待遇沒哪兒能比得上荀氏。
而荀氏內(nèi)部再做比較,咳咳,越年輕越有前途。
不是說在并州待遇不好,而是跟在小荀州牧身邊前途更加光明。
荀并州年事已高,到并州后忙于收復(fù)失地恢復(fù)民生,外族不主動挑釁的話他們甚至不愿意分出精力去開疆拓土。
并州戰(zhàn)亂多年,百姓休養(yǎng)生息還不夠開什么疆拓什么土?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對需要軍功的將領(lǐng)來說就沒那么友好了。
打仗不利于百姓休養(yǎng)生息,不打仗又不利于武將發(fā)展。畢竟守城的話運氣好能一輩子沒有外地入侵,而他們武將只有戰(zhàn)場上才能顯出真本事。
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
并州的羌胡在鐵拳威懾加蜜糖腐蝕下已經(jīng)掀不起風浪,但大漢不只并州一個州,沒消停下來的地方多的是,他張文遠就是會主動找活兒的典型。
別看并州已經(jīng)穩(wěn)當下來,以防萬一留守的兵力也不能少,來冀州是他打遍全軍才搶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