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潁川名聲大噪,天下士人拖家帶口前往投奔,萬一、他是說萬一、萬一有士人慕名抵達潁川卻不滿意,主公此時出手既不得罪人還能解自身之急,何樂而不為?
陳宮面色如常,內里的心煩意悶沒有表現出分毫。
漏風荀牛牛
孟冬風沙緊,
旌旗颯凋傷。天氣越冷日子越難熬,日子越難熬動亂就多。
對于風雨飄搖的大漢朝廷而言,上天在無視他們幾十年后好像又重新降下眷顧。
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耕種乃民生之本,如果民間畝產之收能夠增多,養活的百姓就能變多。百姓有糧有衣,
鋌而走險造反作亂的情況就能變少。
農具田器要用到鐵,
但是又不像兵器那樣用的多,
且制作農具田器乃是為了國計民生,
各郡縣的鐵官收到朝廷的詔令便能自行安排工匠制造。
大司農士孫瑞在確定新犁能起到大用后便放下其他活兒只盯著這一件事情,
那些不聽朝廷政令的州郡愛聽不聽,
他只要司隸關中能在春耕時不出亂子。
與此同時,京城的高官也都發現最近楊太傅和天子身邊都多了幾本愛不釋手的書。
官署中的消息傳播極快,沒幾天所有人都知道了那幾本走哪兒帶哪兒還字跡清晰的書是哪兒來的。
耕犁的改進之法是神人入夢傳授,但是神人都入夢了肯定不能只干一件事,
來都來了肯定想起來什么就教什么,于是就有了這些比市面上的蔡侯紙好很多的新紙。
京城的高官們:……
神人入夢到底教了他多少東西?荀小將軍能不能一次性說清楚?
好東西誰都想要,
但也不能表現的太明顯。那小將軍既然沒把造紙的法子和新犁一起送至御前就說明他沒想和天下人分享新紙,
他們表現的太明顯傳出去像是欺負小孩兒。
一群人暗戳戳的打聽,不好去煩天子就天天纏著楊太傅不放。
楊太傅在家躲不開在官署躲不開進宮依舊躲不開,被眾多不知道什么叫分寸的同僚折騰的不勝其煩,最終還是不情不愿的給了幾句提示。
先前有人以一書千金的條件去荀家臭小子那兒求過幾本書,有想法的直接去潁川找正主兒別來煩他。
買書的路子明明白白說出來,
立刻就沒有人再來煩太傅大人。
花錢就能得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