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境內(nèi)不肯歸附劉表的宗賊被他派兵剿滅,愿意歸附他的世家則成為他的親信。
如今這州牧府中蒯良蒯越兄弟二人深受重用,于此同時還有出身世家豪族的蔡瑁等人。
劉表到荊州后廣納賢才,身邊的能人并不少。
早在他剛穩(wěn)住腳跟的時候就有人勸他趁天下方亂之時起事,荊州坐地千里帶甲十萬,完全足夠他們家主公發(fā)展成一方雄主。
不過劉表沒聽。
沒有采納也沒關系,北方混戰(zhàn)不休,他們可以在荊州低調(diào)行事發(fā)展自身,等他們發(fā)展到足以稱雄的時候,北方混戰(zhàn)的諸侯應該也剩不了幾個了。
先低調(diào)行事,然后再趁北方不備加入戰(zhàn)局,以荊襄為根基稱雄于天下。
想法很好,可惜和他們主公是南轅北轍。
一個是意氣風發(fā)以荊襄為根基稱雄于天下,一個是話說的好聽實際上只想在荊州看戲吃瓜。
那所謂的“時機未到”根本不能信,因為在他口中時機就沒有能到的時候。
一眾親信之前已經(jīng)等過很多次,等來等去等到花都謝了最后還是沒動靜,類似的事情發(fā)生多了就是傻子也知道什么話能聽什么話不能聽。
上次好不容易看劉焉死了覺得上位的劉璋好欺負要和益州開戰(zhàn),結果打著打著益州后方著火,以吳懿為首的劉焉舊臣直接不認劉璋這個繼任者,轉身擁護劉瑁投降了荀氏。
他們之前曾派人去策反益州的將領,本來已經(jīng)談的差不多了,結果那些將領臨到跟前也變了立場。
意外來的猝不及防,之前的籌謀全部變成泡影,還白白浪費了和益州開戰(zhàn)消耗的糧草。
那時候他們家主公是怎么說來著?
——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開戰(zhàn)。
那種語氣jpg
這次聽他們家主公說什么“我劉景升亦有三造大漢的潛質(zhì)”,怎么說呢,聽聽就算了,不用當真,真要舉兵開戰(zhàn)然后被對面打回來最后肯定還是“早知如此就不該開戰(zhàn)”。
習慣就好,習慣就好。
又是一次毫無進展的議事,直到太陽落山一眾親信才被放走。
劉表知道現(xiàn)在說什么都沒有用,但是他就是不想降。
親信們也知道他們家主公在擰巴什么,知道歸知道,他們也得為自個兒的將來做打算。
局勢瞬息萬變,北方混戰(zhàn)結束后沒有留下幾方勢力對峙,在他們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荀氏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改朝換代了。
荊州不再是割據(jù)自守的諸侯,而是不服新帝的刺兒頭,是新朝立國后要收復的第一塊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