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之中,鄭老爺子正在和兒子鄭益對弈。
“商鞅變法兩代便使秦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的國家,但變法太過激烈弊端也很明顯,主持變法的商鞅最后落得個車裂的下場。與之相比,齊威王的手段就溫和許多。”
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謹修法律,廣開言路,選賢任能,賞罰分明。
不以珠玉為寶,而以人才為寶,用人不為出身所限,有才能者即可破格提拔。
看他提拔的重臣,鄒忌為布衣白身,孫臏是從魏國逃來的“刑余之人”,淳于髡本是髡鉗家奴,只要有真本事不管什么身份都被委以重任,如此才稱得上是“選賢任能”。
鄭益抬眼,“這豈不是和青州現在無甚兩樣?”
老爺子卷起紙筒敲敲傻兒子的腦袋瓜,“倒反天罡。”
是青州現在和齊威王時的齊國無甚兩樣,不是齊威王時的齊國和現在的青州無甚兩樣。
鄭益小聲嘟囔,“又沒有區別。”
鄭老爺子搖搖頭,懶得再和傻兒子說太多,“州牧大人馬上就到,你去書院門口迎一迎。”
齊威王變法的目的是成為天下霸主,如今的天下和尚未大一統時的天下無甚區別,他們荀青州的目的會不會也是成為天下霸主?
沒到那個時候誰都說不準,不過如果小荀州牧能一直保持現在的愛民之心,他成為天下之主對天下百姓而言未必是壞事。
唉,現在才哪兒到哪兒,操心早了。
鄭益知道他爹的言下之意,但是他不想聽。
大漢氣數已盡天下大亂已至,州牧大人天縱奇才,與其匡扶漢室還不如學高祖皇帝“大風起兮云飛揚”。
人活一世當建千秋之功立萬世之業,啊,雖然建功立業的不是他,但是跟著想想也是熱血沸騰。
亂世中有個好主公很重要,看看現在的青州,再看看前兩年的青州,要不是荀青州他們怕是早死干凈了。
禍兮福之所倚,如果不是孔融在北海國胡來,他們也等不來荀小將軍這么好的州牧。
他們青州百姓苦了好些年,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這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
大半年的時間足夠書院走上正軌,如今上課的是書院招收的
豫州荀治中
在真正見到荀氏這位小將軍之前,
張燕一直覺得所謂“生來不凡”“曠世奇才”之類的名號是特意找人宣揚出來的。
包括民間傳的神乎其神的誅殺董卓,都是事后為了揚名才編出來的橋段。
呂布本人為荀氏所用,荀氏又是籌謀誅董的最大功臣,
當時宮里到底發生了什么還不是靠人家一張嘴?
人家拼上全族的身家性命去和董卓硬剛,事成之后只是讓一個小輩揚名而已,沒有人會在這時候和荀氏過不去。
世家子揚名都是這個流程,
他是平頭老百姓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