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著地方在他們的治理下從荒蕪混亂變成井井有條,說沒有成就感那是假的。
民心所向,眾望所歸,這是荀小將軍應得的。
……
張魯以為他治下的漢中是大漢十三州最安樂的地方,漢中有天險可以御敵,不需要太多的兵力也就不用征太多的稅,且漢中年年風調雨順土壤肥沃,稻麥一年兩熟,生活在那里的百姓可以說是豐衣足食安定富足。
亂世之中糧食寶貴,漢中境內禁止酗酒。
春夏兩季牲畜繁衍,繁衍期間也禁止屠殺牲畜。
遇到災年盡可能多的修建義舍,由他們五斗米教或者殷實富戶提供米糧供路人或者貧苦人家取用,以此來齊心協力度過難關。
遇到有貪心的人不缺錢糧也要拿義舍的東西也沒關系,他五斗米教設義舍是為了給五斗米教的教眾積福,某種意義上那些米糧也是供奉給天上神仙的。
神仙大度,不會在意快要餓死的人挪用他們的貢品,但是不缺錢糧只是貪心的話,也自有鬼神來教訓他們。
如今的漢中郡縣不設官署,由教中祭酒來管理政務。
官府里管事的官吏需要各種條件才能當,他們五斗米教的祭酒不一樣,只要足夠虔誠,教齡滿一定時間都有機會被任命為祭酒。
他們五斗米教比官府更有用,百姓會不聽話會作亂,教眾卻沒那么多想法,所以他到漢中后最先做的就是傳教。
時至今日,漢中幾乎每家每戶都信教。
官府的禁令百姓可能不會管,但信眾對教中禁令絕對不會觸碰。
他是師君,可以溝通鬼神,官府的處罰是什么所有人都知道,但得罪了鬼神會是什么下場誰都說不準。
未知的懲罰最可怕,沒有人敢冒這個險。
在他的努力之下,沒有官署的漢中比其他有官署的郡縣更加太平和樂,就算哪天他直接暴斃也能傲然開口說他張公祺是個有大本事的人。
但是現在,為什么漢中之外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荀明光大肆量田分地得罪人,那些豪強大族都是泥捏的不成?
臨走話別會
漢中消息閉塞,
張魯以前只聽說過荀氏明光小小年紀心狠手辣,殺起世家大族來更是毫不手軟,并不清楚具體是怎么殺的。
他在漢中經營五斗米教已經很費心,
反正中原的動亂波及不到漢中,他也沒功夫去管外面的事情。
直到戰敗后不得不進京請降,一路穿過關中親眼看到關中的現狀,
這才對那小將軍的手段有了真正的認識。
他真的是世家子嗎?怎么看上去像是要殺光天下世家呢?
不理解,
但尊重。
殺世家也和他沒關系,
那小將軍雖然殺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