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請看,這些是青州境內的河流,這些是這半年來加緊修復的水渠。”賈校尉攤開他的寶貝,指著上面用不同顏色標出來的線條說道,“如今郡縣內的小河小溪已干涸近半,淄水、濰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我已下令最早出現旱情的郡縣鑿井取水,只是鑿出來的也是杯水車薪。”
河流都干了地下水位肯定也會跟著下降,鑿井的難度增大取水的難度更大,甚至可能鑿幾十米也不見水滴。
荀曄深吸一口氣冷靜下來,“今夏收成如何?”
“青州勞改的百姓最多,屯田的成效也最好,上一季只是天干并未成旱,夏糧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賈詡跟了荀氏就一直在管屯田,并州、豫州、青州的屯田成效他都清楚,雖然屯田不自由,但和讓百姓自由耕種相比屯田的收成能高兩成甚至更多,“以目前青州的丁口,余糧足夠撐到明春,但旱情可能不只出現在青州一地,若北方其他州郡也出現大旱,糧食肯定不夠用。”
并州有余糧,豫州有余糧,其他地方呢?
況且并州豫州這兩年屯田成效好消耗的糧食也多,兩州都有大量兵丁要養活,余糧能撐多久也不好說。
真到各州都出現旱情,他們肯定先保證自家的糧食夠用然后再說支援其他地方。
“不著急,不著急。”荀曄小聲念了幾句,也不知道是在安慰賈詡還是在安慰自己,“賈校尉忙活這么些天辛苦了,事情我已經知曉,先生先回去休息,具體如何應對等明日再召集官員商討。”
他們賈校尉向來求穩,如果不是篤定接下來有旱情也不會匆匆忙忙趕回來。
行軍打仗的時候希望天天都是晴天,現在想想好像最近打仗確實沒有受到天氣的影響。
福禍相依,當時覺得是上天庇佑,沒想到這庇佑的背后代價那么大。
還不如下雨影響行軍。
荀曄暗罵幾聲,牛不停蹄給京城寫奏章。
先寫奏章,然后再給北方各州寫信讓他們早做準備,京城朝廷最好能重視,如果不把旱情當回事兒,那就別怪天下百姓離心。
天干少雨已有旱災之兆,若旱情持續,不光這一季的收成會收到影響,明年還有可能會面臨蝗蟲肆虐。
天災組合拳不是鬧著玩的,大旱和蝗蟲往往焦不離孟孟不離焦,接連兩季收成受影響,朝廷控制不住情況的話緊接著十有八九就是饑荒。
饑荒會餓死人,死的人多了又會催生瘟疫。
真就一點活路都不給人留。
荀小將軍筆走龍蛇寫好奏章讓人星夜兼程送去洛陽,出于對王司徒的不信任,還是又寫了封信給他爹讓他爹轉交給楊太傅。
天災將至不是他們置氣的時候,平時可以任由王司徒胡來現在不行,穩妥起見還是得讓楊太傅出馬提前準備抗旱。
如今天下各州都不聽朝廷使喚,京城百姓能不能吃飽肚子全看關中的收成,關中地區沒有受到影響也就算了,萬一受到影響卻因為毫無準備而損失慘重到時候哭都沒地兒哭。
連著幾封信寫完已是深夜,荀曄揉揉手腕,希望并州、豫州、關中這些離青州遠的地方不要跟著大旱。
他寧愿被王允罵大驚小怪。
不過運氣好的話離青州遠的地方可能沒有旱情,旱也要有個范圍,青州已經不小,真要整個北方都跟著旱的一滴水都沒有,那得收拾收拾準備迎接末日了。
太遠的地方可以緩一緩,青州周邊的郡縣多多少少肯定會受到影響。
淄水、濰水都是直接入海的河流,連這種大河都能干到露出河底,其他的小河小溪就更不用說了。
旱情不容小覷,要全力抗旱就得把徐州的兵力調回來,其他事情也都得暫時擱置。
打仗有傷亡,旱起來赤地千里只會比打仗的傷亡更多。
一夜無眠,荀曄揉揉腦袋,琢磨了半夜也沒琢磨出怎么應對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