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帝上任三把火,別處燒三把火荊州得燒三十把火。
孫策和甘寧的水師不能撤,南陽點好的兵馬也不能立刻解散,現在先讓對面緊張著,等年后再讓呂布親自過去鎮壓宵小。
他有預感,在荊州丈量田畝清查戶口會比其他地方難的多,到時呂大將軍煞神之稱將會焊死在身上。
問題不大,反正他本來就是個煞神。
已是歲末,天氣嚴寒,各官署要開始休年假。
雖然年假只有三天,但是也會耽誤事兒。虎崽子那邊是自家人回復自然快,荊州之事需要朝臣商議,給那邊的回復慢些完全可以理解。
早不投降晚不投降非得等到大軍壓境才投降,鬼知道荊州內部是不是想先降低他們的防備然后再發難?
防人之心不可無,宗賊狡詐,他們不敢掉以輕心。
……
北風吹雪,爆竹聲聲。
新年伊始,天子改年號為承平。
經歷過年前的禪位大典,荀曄現在對正朔了如指掌。
就拿過年來說,這年頭的“過年”就是“歲首”,因為歷朝歷代的歷法不盡相同,歲首的日子也不一樣。
夏朝的歲首稱為“歲”,定在元月初一;殷商的歲首稱為“祀”,為了表示正統以及和前朝的不同,于是將歲首提前一個月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建立后將歲首稱為“年”,也就是民間習慣說的過年,同樣為了表示正統以及和前朝的不同,周也把他們的歲首“年”也提前了一個月定在十一月初一。
之后始皇掃六合一統天下沒有改變“年”的稱呼,但是同樣是為了表示正統以及和前朝的不同,于是又雙叒把歲首往前挪了一個月,所以秦朝過年是十月初一。
如果之后的朝代一直這么提前下去,可能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都能輪到當歲首。
好在漢高祖建立漢朝沒有把歲首提前到九月初一,而是推行夏正恢復元月初一過年。
不然的話,他們現在可能也要循著前人的慣例把歲首挪到八月初一,先過年再過中秋,怎么看都感覺怪怪的。
還好還好,歲首依舊在正月,他們不用在秋天過年。
過年要的就是大雪天一家人和和樂樂圍在一起吃火鍋,雖然秋天也能聚在一起,但是沒有紅泥小火爐沒有大雪壓青松總覺得少了點兒什么。
這年頭交通不方便,親信們多出鎮一方,也不好因為過年來回折騰,所以京城里并沒有那么滿滿當當。
叔祖年紀大了要回潁川養老,大伯說在外面漂泊多年也想回家養老,不過叔祖可以退休大伯不行,五十歲正是奮斗的年紀,必須留在京城干活。
他爹在京城修書,幾位叔父和堂兄則是都在京城官居要職。
宗室官居要職不是好事,但是也不能放著人才不用,在人才儲備量提上來之前只能舉賢不避親。
他信得過叔父們,叔父們也一心一意為他著想,他們還沒生疏到為了權力爾虞我詐的地步。
后輩可能會發展到那種地步,但是近些年不大可能。
留在京城的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圍爐守歲,荀愔戳戳旁邊的荀悅,“陛下今年多大了?”
荀悅看了眼正在和荀彧說悄悄話的兒子,回道,“二十有一。”
“二十一歲,你二十一歲都成親了吧?”荀愔煞有其事的挨個兒點,“文若成親時二十歲,休若十七歲,友若晚些二十四歲,所以咱們陛下是不是該議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