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高興歸高興,該問的問題還是得問。
他相信潁川荀氏不會害家中小輩,也自信是個出類拔萃的可靠將領,但是這世道光有自信沒用,他要是真有本事也不會被打發到京城之外候命。
密縣離洛陽三百里,快馬加鞭過去也要兩天,就算董相國身邊親信都死光了終于想起來犄角旮旯里還有個的張文遠能用,等他到洛陽城能趕得上什么?黃花菜都涼了好吧!
怪他生不逢時趕上了董卓當政,運氣不好誰來都沒辦法。
他承認拳頭大是硬道理,但是有個好出身真的能省很多事,連董相國都是靠汝南袁氏的提拔才有今天,他哪兒來的本事讓世家子跟他干?
講真,他覺得不該是小郎君來找他,應該是他帶著手底下這一千多新兵蛋子去求荀氏幫他們謀個出路。
要是早知道附近山里有世家避難,沒準兒在小郎君過來之前他就先送上門了。
跟著他只能在角落里坐冷板凳,要不小郎君再考慮考慮?
“不必如此,曄今日前來已是三思而后行。”荀曄笑著回道,“張將軍天縱之才,假以時日定能出人頭地。”
張遼身為大將軍何進的直屬部下,又曾是執金吾丁原的故吏,在何進和丁原相繼被殺后待遇肯定好不到哪兒去。
文若叔一直關注著京城的情況,出門之前就已經把張遼的處境給他分析的清清楚楚。
他不去京城謀官也關系,家里可以幫他在別處運作,比如將備受冷落的張遼和麾下新兵運作回京城。
自古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比起傻乎乎的一起等候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到來的調用,讓張遼欠他個人情更利于將來在軍中發展。
文若叔運籌帷幄智謀無雙,聽他的準沒錯。
不過話不能這時候說,也不能說的那么直白,不然顯得他在挾恩圖報,一不小心就交好不成反結仇了。
張遼看他態度堅定,嘴角控制不住的往上揚,“此處不是說話之地,且到我帳中一敘。”
雖然感覺投奔他不是什么好選擇,但是荀氏的小郎君放棄唾手可得的光明前途來找他還說他是天縱之才依舊讓他心花怒放。
不愧是世家子,說話就是好聽。
他不是那些去哪兒都能被奉為座上賓的名士,小郎君沒必要大老遠找過來消遣他,所以夸他肯定是真心這么覺得。
沒錯沒錯,他張文遠現在是虎落平陽,等他時運來了肯定能名揚天下威震四方。
他就是小郎君口中那假以時日定能一鳴驚人的曠世奇才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