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好歹能維持住溫和的表象,
現在連表象也懶得維持,比不懂事的毛頭小子還要咄咄逼人。
“你們都有自己的打算,多的老夫也不說了,只希望下次那小子再干什么大事能提前說一聲,老人家實在經不起嚇。”
荀悅眨眨眼睛,
溫聲道,
“今年的科考成效非凡,
明光想明年舉辦考試的時候順便再辦一場武舉,這算不算大事?”
楊彪緩緩睜大眼睛,
顫巍巍的抬起手,“你們、你們簡直……”
扶持庶族士人也就算了,武舉只要武力足夠就能脫穎而出,這是一個呂布不夠用要選出千八百個呂布嗎?
“太傅放心,武舉并非只看武藝,最基礎的識文斷字也是要懂的。”荀悅解釋道,“只是比起文舉難度要小一些。”
其實他也不太理解為什么要費勁再舉辦一場武舉,士人大多文武雙全,即便有偏向也很少對另一方面一竅不通。
雖不似溫侯那般驍勇,但領兵打仗足夠用了。
他們家傻小子天生力大無窮,所以他一直覺得武學這種東西更看天賦,就算再辦一場武舉也選不出第二個呂奉先第二個荀明光。
不過那小子說辦都辦了不如一步到位,免得將來文武分家士人只學文不習武在武力上吃大虧,他這叫未雨綢繆,不是沒事兒找事兒。
行吧,當家做主的是他,他說什么就是什么。
楊太傅抬起的手指抖啊抖啊抖,抖了半晌也沒想出來要怎么說。
小士族要往上鉆營上頭的世家或許能抗住,若是再來個不需要精研典籍只憑武力就能加官進爵的穩定渠道,那才是真的一點活路都不給世家留。
偏偏如果真的有這么一條路,全天下的人都會死死的盯住,世家大族再怎么強勢也沒法站在天下百姓的對立面上。
荀氏也是大族,怎么就出了這么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主兒?
還一出就出了兩個!
荀悅怕老爺子氣出好歹,放軟了聲音解釋道,“太傅,悅少年喪父,自幼家貧,雖出身荀氏卻鮮少與族人共居,明光一直隨我生活,他對所謂的世家大族并沒有歸屬感。”
比起當個鮮衣縱馬的世家子,那小子更喜歡在田里撒歡。
楊彪深吸一口氣,到底是久經風霜的老臣,再睜開眼睛便恢復如常,“你將這些告訴老夫,就不怕老夫拿你下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