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后便是考試,這幾天要把題目定下來然后送去印刷。
聚到臨淄的士子比他們預想中的多,再不定下題目可能直到考試當天試卷都印不出來完。
雖然也可以寫到竹簡上分發給士子再讓士子們在竹簡上作答,但是他們已經被最近這些日子的“奢靡”生活腐蝕了,輕薄便利的紙張是真好用啊。
真好用啊。
真好用啊。
真好用啊。
用一次就想感慨一次,世上怎么會有這么好用的紙呢?
大儒們來到書院之后都覺醒了倉鼠屬性,每天睜開眼睛,但是總歸沒有在外面自由。
不來也就算了,來了就陪老爺子們解解悶。
他沒文化不重要,他爹他叔他全家有文化就行,沒本事憑學問融進大儒圈子還不許他套近乎走后門?
很巧,鄭玄等人也有些事情想要確定。
竹簡笨重,不管是傳抄還是使用都不方便,用過小將軍拿給他們的紙張和書本后沒有人再想繼續用笨重的竹簡。
紙張輕便,所以容易傳播。
鄭玄出身農家深知求學不易,世家子有家學傳承可以早早習六書明句讀,沒有家學傳承的貧家子就算有老師愿意收也很難博覽群書。
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樣來者不拒,更多的還是會挑學生的老師。
書簡是傳家寶,除了自家人以及被承認的得意門生也很少有哪個老師愿意把書房敞開來給其他學生看。
紙張輕便但昂貴,就算是皇家也不能隨意取用,如果不方便用竹簡他們更偏向用絹布而不是紙張。
然而根據他們這幾個月的觀察,荀小將軍送來的這些紙張極有可能沒那么貴,甚至可能“低廉”到尋常百姓也能買得起。
他們不知道這些紙張是怎么造出來的,也不知道那些書本要經過多少道工序,只聽外面的傳聞的話就是一個字“貴”,可還有一句話叫“傳聞不可盡信”。
如果紙張真的和傳聞中一樣昂貴,他們書案上的紙不會每天都在補充。
養兵要花錢,賑災濟民要花錢,荀小將軍初來乍到,就算荀氏家底豐厚也絕對不會把錢花在這種無關緊要的地方,有錢多買些糧多救些百姓不好嗎?
荀小將軍什么性情他們能看出來,有錢都花在刀刃上,也不會為了面子花冤枉錢。
沒有意外的話,荀氏工匠造紙的成本不會高,印刷裝訂成冊的成本也不會高。
知識是世家的根本,像現在這樣以高價賣出或者只給自家人用還好,如果印有典籍的書本能大規模傳播,全天下的世家大族都會對荀氏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