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朝政知曉不多都知道并州羌胡肆虐不是好地方,從中平四年南匈奴管治下的休屠各胡反叛開始到中平五年初西河郡太守死于休屠各胡之手,那地兒就沒再太平過。
南匈奴的王庭美稷縣歸西河郡管,所以亂起來后西河郡首當其沖,之后并州刺史張懿戰死,休屠胡殺死南匈奴的單于,南匈奴自此一分為二。
休屠各胡擁立須卜骨都侯,老單于的兒子于夫羅沒有立足之地只好南下流亡,和作亂白波谷的亂軍勾結在一起入侵河東。
董卓進京后派牛輔去平定河東的白波賊卻大敗而歸,現在董卓已死,那伙白波賊依舊沒有被平定。
并州刺史張懿戰死后繼任的刺史是丁原,丁原進京后是董卓任并州牧。
丁刺史好歹還親自去過并州,董州牧卻是去都沒去過,頂著并州牧的名頭就反殺進了京城。
現在并州只有太原和上黨兩郡和朝廷有聯系,自定襄以西,云中、雁門、西河都杳無音信,離胡人最近的五原、朔方和上郡就更不用說了,估計已經全部被胡人占領。
并州賊寇林立,讓呂布帶兵去平亂已經足夠,何必非要老司空跟著?
還任司隸校尉荀攸為五原太守,五原郡多少年都沒有太守了?這時候派人去當太守真的不是讓他去送死嗎?
小皇帝很生氣,但是他沒辦法左右王允的主意,“以前感覺董卓把持朝政很討厭,以為董卓死了就好了,怎么現在感覺并沒有好多少?”
唯一的好處是不用和以前一樣提心吊膽,吃飯不用怕被下毒,睡覺不用擔心被勒死,也不用擔心朝臣動不動就撞死在崇德殿。
要是王司徒掌權也會有大臣撞柱明志,誰都別想攔著他也撞柱子。
楊彪嘆氣,“也許王司徒有他的道理?!?/p>
董卓攜重兵入京將京城攪的大亂,接手他舊部的呂布雖然沒表現出禍亂朝綱的意思,但是也不得不防。
京師有禁軍守衛,地方兵馬最好離的遠遠的,以免再出現亂子。
讓呂布帶兵回并州合情合理,讓年過花甲的老司空去并州……
楊太傅垂眸,他懷疑王允在公報私仇。
六十多歲的年紀受不住車馬勞頓,讓老司空回鄉榮養可以理解,將人派去并州那等兵荒馬亂的地方算怎么回事?
王子師出身并州,不會不知道從京城到并州這一路有多難走。
明面上一州之牧風風光光,實際上呢,怕是明升暗貶借刀sharen。
荀司空無意爭權,早在董卓掌權時他們私下里就說過,假以時日還是想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繼續鉆研學問。
荀氏以經學傳家,兩次黨錮損失慘重,族中子弟也很少再到京城任高官,荀司空已經將退隱之心擺在明面上,王司徒為什么不能得饒人處且饒人?
何況荀慈明根本沒有做錯什么,人家才是正兒八經的誅董功臣,只是無意權勢才步步退讓,真要爭起來他王允未必爭得過。
楊彪頓了一下,終于反應過來王允為什么要做這么絕。
是了,以荀慈明的聲望只要他留在京城就是威脅,王允想要獨攬朝政必須將人弄走。
只是這么做未免太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