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可憐了年幼的天子。
荀爽搖了搖頭,強迫自己靜下心來等外出招安的倆人回來復命。
小皇帝想不了那么多,他感覺京城所有的亂象都是董卓帶來的,只要除掉董卓天下就能恢復太平。
老司空誅董有功,他要好好想想怎么封賞。
謀劃除掉董卓的時候他幫不上忙,論功行賞肯定用得到他。
玉璽在他手里,還得他拿玉璽蓋印呢。
小皇帝的意思很明顯,荀司空是首功,必須重重有賞。
董卓是竊國奸賊,除掉董卓是天大的功勞,要不是荀司空忍辱負重謀劃除賊,他還不知道要過多少提心吊膽朝不保夕的日子。
賞,所有參與誅董的功臣都重重有賞。
他親自來寫詔書,待會兒寫好之后大家都看看,沒有意見的話就蓋上大印,也算是表達他的感激之情。
老司空說參與謀劃除掉董卓的大臣有很多,比如黃門侍郎荀攸、長史何顒、越騎校尉伍孚等人,忠臣不畏董賊yin威,他身為天子也不能太小氣。
封侯!賜爵!
小皇帝坐在案前奮筆疾書,王允看的眼皮子直跳,等草擬的封賞送到他面前眉頭皺的能夾死蒼蠅。
“司空荀爽,封平陰侯。”
“呂都亭侯帳下主簿荀曄,封苑陵侯。”
“陛下,這是否有些不妥?”
王司徒不太滿意,雖然封侯的不只荀氏兩人,他和誅殺董卓的呂布同樣也是封侯,但是荀氏祖孫二人同時封侯還都是縣侯是不是過分了?
荀慈明官至司空封侯尚可,荀明光小小年紀如何能和他們一樣?
陛下實在想封的話一個亭侯就頂天了,不可過分提拔。
小皇帝難得叛逆,“荀小將軍勞苦功高,朕覺得他值得。”
年紀小怎么了?如果沒有荀小將軍拉攏呂布,除董計劃能像現在這么順利?如果沒有荀小將軍當機立斷守住宮門,禁軍能不作亂?
殿中群臣年紀倒是都比荀小將軍大,也沒見他們對計劃有什么幫助。
就封!就封!
要不是直接封三個侯有點不合適,他甚至想連那位沒見著的荀侍郎一起封著。
都是為大漢嘔心瀝血的好臣子,再怎么加恩也不為過。
不封侯也不會虧待荀侍郎,回頭悄悄問問荀侍郎想當什么官,只要不是三公這種已經被占滿名額的官,就算是九卿也沒關系。
旁邊其他人對王司徒這兩天的大權獨攬已有不滿,見狀也都站出來支持天子,“董賊伏誅,荀司空當居首功,荀小將軍震懾禁軍同樣不可或缺,理應封侯。”
陛下這兩天正是回護荀氏的時候,就算不故意和王允作對,賣荀氏個好也沒壞處。
小皇帝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更覺得自己沒錯,不聽王允的反駁直接敲定,“就這樣就這樣,眾卿再看看其他功臣的封賞可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