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冀州不好,州牧謹小慎微對想要建功立業的屬官幕僚而言是缺點,對治下百姓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縱觀大漢十三州再沒有別處比冀州更適合避禍。
沒關系,他過完年就回潁川找志才。
文若說他們啟程來密縣的時候正好趕上志才生病才沒有一起過來,都說他身子骨不好,那家伙比他還虛,沒個好友照應可怎么好哦。
他離開冀州時就把接下來的行程安排的明明白白,潁川家中有老仆打理,他身邊也帶著護衛,最最重要的是他察覺到危險知道開溜,所以不用像操心某個小傻蛋一樣操心他。
荀曄不知道硬擠進來的“郭叔父”在想什么,面對幾位長輩端端正正坐好,感覺比同時對著四個皇帝還緊張。
他已經做好和美人爹分開的準備,戰場上刀劍不長眼,他皮糙肉厚怎么折騰都沒事兒,阿爹和族人一起留在安穩的地方做學問就夠了。
荀彧蘸了蘸杯中溫水,用手指在桌上畫出幾道曲線,是簡略的州境分界線,“董卓暴虐無道,典軍校尉曹操曹孟德于陳留首倡義兵,但只有濟北相鮑信與其弟鮑韜率兵響應。”
荀曄眨眨眼睛,舉手表示有疑問,“不是說天下英雄群起響應嗎?怎么會只有倆人?”
荀悅搖搖頭,“今幼主羸弱,董卓兵強馬壯大權在握,不是所有人都有曹將軍那般膽氣敢直接和他叫板。”
“招兵買馬和觀望局勢不沖突,各州郡那么多‘豪杰’,真心匡扶社稷者寥寥無幾。”郭嘉聳聳肩,不緊不慢說道,“討董不是喊幾句口號的事情,里頭彎彎繞繞多著呢。”
冀州物阜民豐兵多糧足,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當庭怒斥董卓逃至渤海,冀州牧韓馥韓文節同樣不滿董卓擅行廢立,二者皆是當朝名士,以他們的聲望要起兵討董比散盡家財才募來四五千人的曹孟德容易得多。
但是韓文節不想興兵生事,又憂心袁本初聲名大噪且名門之后比他更得人心,竟然直接將人看管起來不讓他和冀州的高官賢士來往,免得袁本初繞過他這個州牧帶著冀州兵民前去討董。
說韓文節自私自利小肚雞腸?可他又安排親信回潁川迎家鄉士人百姓到冀州避難,中原避不開戰禍,那就盡量讓治下太平,至少能讓父老鄉親有個能避難的地方可以去。
可以說他膽小怕事,但是不能說他不堪為名士。
那袁本初也不是真的小可憐,汝南袁氏在朝中引風吹火,他和袁術一人奔渤海一人至南陽,全是人稠物穰的好地方,如果沒有猜錯,袁氏這是后知后覺意識到推董卓上位是步爛棋,想靠袁紹袁術到地方招兵買馬好在兵力上和董卓抗衡。
如果不是袁紹動作太大,韓馥也不至于緊張到直接派人看管他的地步。
都是名士,他得要臉。
荀曄遲疑了一下,又問道,“這樣的話,冀州還安全嗎?”
按照官職來看,冀州牧比渤海太守大;按照家世背景來看,袁紹比韓馥強;按照他記憶中的歷史發展,再過不久冀州就會易主,讓韓馥將冀州拱手相讓的大功臣中還有一位是他素未蒙面的叔。
文若叔應韓馥的邀請帶著族人去冀州,要是到地方發現冀州已經變成袁紹的了該怎么辦?
等等,他知道有兩位叔父在冀州為官,叔叔們跟的是韓馥還是袁紹?還是說雞蛋放在兩個籃子里,不管哪邊出事他們都有后路?
小傻蛋驚嘆一聲,連忙表示不用管他剛才的問題,看透不說透,叔父們接著剛才的繼續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