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有延遲的那種。
雖然他是皇帝,但是他的消息真的不太靈通,能知道什么全看太傅和朝臣愿意告訴他什么,要是有兩邊都不愿意透露給他的消息,他就是急的滿地亂轉也沒用。
好在他是個容易滿足的人,能聽到多少算多少,總比一點都聽不到強。
“荀侍郎,您說小將軍打下徐州后還要派人去當徐州牧嗎?”小皇帝在苦惱不該他苦惱的問題,“朕覺得應該和冀州一樣把州牧之位空出來,這樣就沒人能阻礙小將軍做事了。”
看上去沒有主官,實際上有主官。
沒錯,就是這樣。
荀悅用硯臺壓住書頁,看著心思完全不在書本上的天子,欲言又止。
他知道天子非常仰慕他們家明光,但是這些話真的不能在他面前說,陛下有點太不見外了。
也就是太傅不在殿中,太傅在的話又得祭出竹板來。
荀悅如此想著,繼續當個不會說話的木頭人等天子絮叨完。
他們陛下是個碎嘴子,不等他說完課就沒法講,好在陛下知道控制時間,感覺時間差不多了就會停下,然后等課上完了繼續叨叨。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最近青州和徐州開戰促進了小陛下的進化,現在就算楊太傅在旁邊坐著也不耽誤他想到什么就說什么。
打就打嘛,打過之后就不能再罵他了。
楊彪:……
荀悅:……
他們陛下很聰慧,聰慧的已經讓他們猜不出什么時候是真傻什么時候是裝傻。
小皇帝絮叨完之后安心上課,上完課自覺的去做作業,留剛上完課的荀老師和班主任楊老師溝通他的學習進度。
兩位老師相對無言,想談的并不是天子的學習進度。
楊彪長嘆一聲,“明光在青州以科考取士,仲豫怎么看?”
荀悅面色如常,“變則通,不變則壅;變則興,不變則衰;變則生,不變則亡。”
“大漢沉疴舊疾纏身,確實需要改變。”楊太傅嘆道,“世家大族若想長盛不衰需得用心培養年輕后輩,若長久無人在朝中為官,再顯赫的家族也要走下坡路。”
荀悅眉眼彎彎,“可是太傅,天下不只是世家的天下,更是天下百姓的天下。”
世家想長盛不衰,可百姓也想安穩活下去,世家大族能保證子孫代代都是賢才嗎?
連天家都不敢保證每任天子都是明君,世家憑什么覺得他們應該長盛不衰?
如今朝廷選官采用的是察舉制,他承認這制度很有用,但是舉薦出來的官員是好是壞全看舉薦之人的一張嘴,他們能保證一個人大公無私兩個人大公無私,還能保證全天下有資格舉薦士人的人都大公無私?
太傅出身弘農楊氏,是和汝南袁氏相差無幾的四世三公的豪族,不會不清楚如今這制度多容易讓世家做大。
若非天下大亂,以太傅在朝中的底蘊,弘農楊氏之后兩代三代依舊能輕輕松松延續三公的榮耀。
太傅治家嚴謹能保證家中子弟都有真才實學,說句不太客氣的,能保證兒子保證孫子,還能保證接下來代代都有真才實學?
這不是一家兩家的問題,是世家大族的通病,他荀氏一樣避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