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麹義活捉于夫羅是大功,若是把嚇跑馬騰韓遂的功勞也算在他頭上,此番進京更是少不了升官加爵。
然而等文武百官齊聚崇政殿,王允卻一口咬定麹義沒收到進京的詔書擅自攻打于夫羅是越權,不但不給他升官加爵還要問罪于他。
麹義:???
荀曄:???
小皇帝:???
滿朝文武:???
眾人面面相覷,一瞬間甚至覺得他們剛才聽錯了。
是幻聽對吧?王司徒出門不會忘了帶腦子,肯定是他們聽錯了。
然而一個人可以聽錯兩個人可以聽錯,崇政殿中那么多人不可能同時聽錯。
更可怕的是,王司徒說完他的理由,那些平時唯他馬首是瞻的大臣立刻站出來表示“司徒所言有理”,一來二去直接把小皇帝給弄蒙了。
什、什么情況?
太傅!太傅救救!朕現在要說話嗎?
小皇帝以為他已經是個見多識廣的天子,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能面不改色撐住場面,但是今天這場面他實在沒見過,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楊彪深吸一口氣,對上天子茫然的眼神,很想回以同款茫然。
他不是王允肚子里的蛔蟲,他也不知道這家伙為什么忽然發瘋。
就因為潁川那些鬧事兒的世族在頃刻間被忽然出現的呂大將軍全部鎮壓?就因為袁術派兵攻打潁川卻被打的落荒而逃?
潁川的事情和他王司徒有什么關系?就算幕后黑手是他,只要沒在明面上被人抓住把柄就行,他這般氣急敗壞豈不是昭告天下承認他心里有鬼?
亂兵進犯京師,地方將領率軍擒賊立下大功,到了朝廷卻被以沒得到發兵詔書為由問罪,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麹義感覺莫名其妙,扭頭看向據說在京城很有人脈的荀小將軍,滿眼都是:平時和這些人打交道真是辛苦了。
他麹文泰沒什么忠君報國的想法,打仗就是為了功勞,捉賊就是為了升官,剿匪就是為了要賞賜。
干活沒好處為什么要干活?他又不是冤大頭!
再說了,干活拿酬勞天經地義,放在朝廷官署只是換了種說法,不能因為他當個將軍就連當人的權利都給他剝奪。
本來打于夫羅這活兒輪不到他,西河郡的匈奴各部是高順帶兵平定的,于夫羅也是匈奴人,一事不勞二主還交給高順就行。
但是并州那些將領都是天子親封的將軍,身上還都有除董救駕的功勞,就他一個是上表朝廷任命的將領,平時在一起感覺怪不合群的。
現在面前有個現成的救駕之功,讓他進京混個功勞再合適不過。
經過和高將軍的“友好”商量,這個能讓他合群的機會終于讓他搶了過來。
可是這王允老兒怎么回事?怎么不給他加官進爵還要治他的罪?他抓住于夫羅打的于夫羅麾下兵丁落荒而逃何罪之有?
麹義不是什么好脾氣的人,眼睛一瞇就要和不會說人話的王允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