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視楊彪的是不敢瞪王司徒的大臣,這波人想的是:反正今天司徒大人已經沒法收場,能拖下水一個是一個。
和胡言亂語的天子相比,年輕氣盛不給老臣面子的荀小將軍根本不是事兒。
麹義饒有興趣的看戲,怎么都沒想到領個賞能領出來那么多事兒。
京城這一畝三分地兒連支能打仗的軍隊都湊不出來,一群弱雞竟然還斗的像模像樣,今天這一會兒發生的事情足夠他回去和人講一個月,肯定能把那群沒見識的同僚講的一愣一愣的。
朝堂局勢他也看明白了,都不用動腦子想,看他們的反應也能看出來。
大概都知道朝廷弱勢管不住地方,外面諸侯擁兵自重,京城朝廷搞政斗也斗的很不走心。
沒有看錯的話,朝中官員主要分兩派。人多的那派聽王允的話,另一派低調行事只做好分內之事其他什么都不管。
天子?天子不重要。
小孩兒才剛剛十歲,就算是太傅楊彪都沒想過讓天子親政,總的來說這朝廷就是王允王司徒的一言堂。
如果這次來的是個沒脾氣的軟柿子,被王允劈頭蓋臉一頓訓斥下來估計真的會忍氣吞聲。
可惜他麹文泰不是受氣的人,他們荀小將軍也和軟柿子不沾邊。
董卓死后的朝中爭斗所有人都清楚,當初各方到底是什么想法已經不重要,反正荀氏已經成功在并州站穩腳跟。
荀小將軍的風格和其他世家子弟不太一樣,大開大合很能得罪人,但是得罪人不意味著做的是壞事,要他說這世上比這小將軍還有良心的人不多,能被他得罪的都得反思自個兒身上的問題。
再說了,得罪人又能怎樣?沒能耐反擊就老實受著。
如今并州已經是鐵板一塊,潁川這次把有小心思的清理了一遍短時間內也不會再有人敢鬧事,朝中官員心中透亮,不少王司徒的擁躉都悄無聲息的變成了觀望觀望再站隊。
都是滑不溜秋的泥鰍,心眼一個比一個多。
還是并州好,簡單粗暴沒那么多事兒,就是罵人也罵的淺顯易懂,不像這宮里連吵架都要引經據典咬文嚼字。
大臣們懵了一會兒慢慢都緩了過來,然后在小皇帝的震驚中開始新一輪的互相攻訐。
荀曄默默退回原處,這次是真的壓低聲音和麹義說話,“麹將軍放心,功勞肯定不會少,但是得等到他們吵完才能出結果。”
王允剛才和他吵是自降身價,現在互相發難的是底下人,不管是王司徒還是楊太傅都不會親自下場指著對方的鼻子罵。
說錯話的是天子,他們也沒法開口。
麹義難得好脾氣,“無妨,這朝會還挺有意思?!?/p>
荀曄:……
說實話,他也是第一次參加這么有意思的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