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將軍在某些地方敏銳的可怕,察覺到落在身上的目光直接看過去,“怎么?有問題?”
“并無。”荀曄搖搖頭,“只是在想如何破局。”
呂布挑了挑眉,“那你繼續想。”
他就說荀氏子肯定不能只會玩刀弄槍,瞧這認真思考的模樣,好像下一句就是“我有一計可解將軍之憂”,完全對得起他沒見面就先把人定下的果斷。
張文遠立大功,再來喝一個。
荀曄:……
怎么說呢,感覺呂大將軍和其他人處不來也不都是別人的錯。
回歸正題,讓他想想怎么現在這局面到底該怎么辦。
他知道大勢的發展方向,但是對細節了解不多,甚至連劇情點發生的先后順序也不敢確定,不過關東聯盟起兵討董、董卓遷都長安、王允策反呂布誅殺董卓這三件事的順序肯定不會有錯。
叔祖和堂兄對董卓殘害忠良的行徑十分不滿,話里話外都是除掉董卓以扶危定傾,沒有猜錯的話朝中已經開始謀劃除掉董卓的大臣不會少。
看目前呂布對董卓的態度,只要有人敢來和他談,就算不許諾高官厚祿寶馬金銀他也會惡狠狠的點頭答應。
這樣的話事情就好辦多了。
荀主簿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嫌酒水味道不好于是悄悄換成茶杯。
他初來乍到不了解朝中情況,叔祖和堂兄也不會對他說太多,呂大將軍明顯不是個靠得住的,想知道什么還是得親自去問。
董卓遷都長安火燒洛陽導致洛陽周圍兩百里盡成瓦礫不復人煙,越拖變數越大,不能等王允拋來橄欖枝再考慮后路,那樣太被動,也容易讓呂大將軍本就不太富裕的名聲雪上加霜。
為國除害這種事情得主動起來,他們呂大將軍威震夷狄神勇無雙,誅殺董賊不挑地方。
呂布一邊和張遼說話一邊往旁邊瞄,怕打擾在場剛上任的荀主簿思考連董卓都不罵了,聲音也壓的低低的,“張文遠,你覺得咱們現在能如何破局?”
“不知道。”張遼很光棍的回道,“但是我知道明光肯定有辦法。”
別的不說,看那擋不住的謀士氣度就知道他們家明光賢弟肯定不是一般人。
上戰場是英姿颯爽的少年將軍,回府上是神機妙算的智囊謀士,不愧是慧眼識文遠的荀氏明光,怎么看都厲害的不得了。
他們這些并州來的大老粗在京城孤立無援沒有根基,明光不一樣,實在不行還能去求助司空大人。
搭上一個人就是搭上一整個家族,荀氏長輩讓明光到軍中之前肯定想過后面可能發生什么。
同理,他張文遠也不單單是個無助失意備受迫害的小將領,有時候還能代表整個并州軍。
京城并州出身的將領不多,就算呂奉先當時沒來得及收攏所有兵馬就被董卓老賊以“看重”為名困在身邊,只要他振臂一呼并州將士依舊會響應。
不只世家大族會結盟,他們這些腦袋拴在褲腰帶上出門打拼的粗人也知道怎么選對自己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