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氏長輩似乎不覺得放年輕氣盛的小將軍外出歷練有什么不妥。
讓小輩出門歷練就得做好孩子吃虧受苦的準備,
不是說身體上的苦,世道再怎么亂那些豪族世家也不會缺吃少喝,他說的是那種眼睜睜看著世道黑暗天災連綿百姓流離卻無能為力的痛苦。
經歷的越多越覺得這世間不值得,他也是從年輕的時候過來的,
那種感覺他也懂。
不過他們小將軍好像從來不覺得無能為力,從當初除董卓再到并州再到潁川,
什么時候都風風火火神采飛揚。
遇到有人使絆子那就絆回去,
無能為力?不存在的。
他們小將軍身上有股子韌勁兒,和出身沒關系,單純是人的緣故。他和那么多世家子弟打過交道,也沒見哪個和他們小將軍一樣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世家大族最看重傳承,家中有如此優秀的后輩,
不信荀氏長輩沒有別的心思。
——大爭之世,
凡有血氣,
必有爭心。
就算最開始沒有,經歷的多了也一定會有。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唯有德者居之。
朝廷將天下治理成現在這個鬼樣子都還理直氣壯的覺得他們干的好,心氣兒高的想離京擁兵自重再正常不過。
如今各州的州牧郡守都在觀望形勢,搶地盤也不敢搶的太難看。但是朝廷土崩瓦解只在一瞬間,究竟是地方諸侯先撕破臉還是朝廷先撐不住還真不好說。
中原世家心眼多,他早就說荀氏放棄京城遠走并州沒那么簡單。
若他是荀氏家主,在家族中有那么多經世之才的情況下擁兵自重割據一方都是小事兒,要是有人敢不長眼上趕著挑事兒,他隨時可以借機更上一層樓。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想往上爬是人之常情,當家做主就得為家族謀長遠,不信荀氏全族都是一顆忠心向大漢兩袖清風無私心的純臣。
這年頭當純臣沒前途,朝廷內憂外侮積弊已久,非一朝一夕能改變。
所謂“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曉喻新生”,說實話,大漢這輛破車他覺得已經沒有救的必要。
他們小將軍小小年紀都知道安撫百姓與民休息,忙的腳不沾地也不忘琢磨各種小手段坑其他勢力的錢糧來養自家將士,朝廷行嗎?
朝廷行個錘子。
賈校尉皮笑肉不笑,他悖逆不道他承認,如果小將軍再問,他還是要說直接踢掉王允留在京城號令百官是上上策。
小將軍本人年少資歷不足,荀氏其他人呢?
何況年紀小并不是缺點,當年冠軍侯十八歲為剽姚校尉二十歲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只要他們小將軍有能耐穩住朝堂,大漢就能有個十八歲的大將軍。
再一再二不再三,王司徒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給他們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