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聽都聽不懂怎么回罵?
他們見過將軍家中長輩,上到荀公下到荀公尚未出仕的小郎都是文質彬彬的人,
荀氏竟然還有很會吵架的人嗎?
嘶,希望能親眼見見,他實在想不出來這位仙氣飄飄的先生和人吵架是什么模樣。
荀曄打發走親兵,然后快步追上已經進屋的新鮮伯父。
剛才的話不是瞎編,他當初背族譜認叔的時候真的問過伯父哪兒去了,“非常會吵架”是他爹給出的評價,和他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其實沒見過伯父不光是伯父的問題,主要還是他傻了太多年錯過了一大家子在潁陰老宅相親相愛的日常,等他回魂恢復正常他爹都隱居好些年了,更不用說比他爹更早出門闖蕩的伯父。
按照他爹的說法,他們家祖父早亡,家里叔祖多可以關照長兄留下的孩子,但是叔祖有自己的小家需要照顧,沒法像對自家那樣面面俱到。
就拿送東西來說,有時候幾個叔祖送一起了,有時候幾個叔祖都覺得其他兄弟會送于是都給忘了。
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孤兒寡母門前的是非也不少。
祖母在祖父去世后不久也跟著走了,家里要不是有個看似文弱實際上牙尖嘴利寸步不讓的伯父,可能看似文弱實際上牙尖嘴利寸步不讓的就會變成他爹。
唉,家里沒有頂梁柱就得他們自己立起來,也不能每次受欺負都去找族人為他們出頭。
后來兄弟倆都長大成人,他爹長成愛讀書的阿宅,伯父則變成仗劍走天涯長年見不著人影的失蹤人口。
上一次有消息還是上一次,具體哪一年得問他爹,他只記得是他伯父和三歲讓梨的那個孔融吵架并大獲全勝,不是寫信回家嘚瑟,而是被路人口口相傳傳回了家里。
怎么說呢,好神奇一伯父。
荀小將軍收回發散的思緒,很有禮貌的給伯伯倒茶,也不問伯伯為什么忽然出現,只是熱情的邀請他一同進京,“家父時常惦念伯父,如今阿父在京城擔任黃門侍郎,正巧侄兒馬上要進京述職,伯父可愿隨侄兒一同前往?”
惦念是假的,因為伯父出門就不著家,所以他爹也當家里沒這個人,免得天天念叨天天壞心情。
都是成年人,就是親兄弟也不能插手對方太多,知道對方還活著就夠了。
額,阿爹和伯伯有點特殊,只有伯伯單方面知道阿爹還活著,阿爹對伯伯一無所知。
很好,伯父全責。
“進京不太行。不光我不太行,只怕阿牞也要被絆住腳步。”荀愔放下茶杯,看著很有大將氣勢的侄兒彎彎眼睛,“北海有難,伯父受北海父老鄉親所托前來泰山求荀將軍出兵支援。”
荀曄愣了一下,“北海?北海國?”
隱約記得有這么一回事兒,不過北海國被黃巾賊圍攻的時候是孔融派太史慈去平原國找劉備支援,怎么變成伯伯到泰山郡來找他了?
額,這是吵架吵出感情了?
荀曄有些摸不清情況,但為了避免待會兒站隊錯誤,還是謹慎的問了一句,“伯父,您和孔北海……”
“孔融此人文采尚可,政務、呵、奸官污吏頑皮賴骨。孔府日日門庭若市,某些人卻只知空談高論,談及政務一問三不知,北海百姓有此父母官真是好大的福分。”荀愔慢條斯理的理理袖口,神色似笑非笑,明明看上去是個平易近人的美大叔,說出口的話卻都跟浸了毒汁一樣,“北海賊患猖獗,孔北海不通政務卻有賢名遠揚,真是難為那些替他傳播美名的‘賢才’。”
荀曄:……
聽出來了,伯伯沒有和孔融吵出感情,甚至非常看不上孔融。
“官吏無能百姓遭殃,可賊匪作亂百姓何辜?”荀愔嘆道,“北海境內常有賊患,孔融無力討伐賊寇于是屯兵都昌縣,然而前些日子賊首管亥忽然圍城而攻,有一名太史慈的年輕人奉母命混入城中請命率兵出擊殺敵,奈何孔融不許官兵反擊,也不許那年輕人孤身外出求援,只想等人主動到北海幫忙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