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肆虐至今已經將近十年,最先興起黃巾之亂的冀州沒傷到根本,豫州兗州卻生靈涂炭民不聊生。
黑山賊興起后冀州依舊沒被傷到根本,兗州東郡被波及了一下又是傷亡慘重。
在袁紹袁術兄弟二人明擺著拿豫州爭風斗氣之前,豫州百姓還能慶幸他們離太行山更遠,不像兗州那樣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被山里的賊匪盯上。
至于現在……
只能說,難兄難弟誰也別笑誰。
豫州兗州都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周圍的山脈也沒法像荊州益州那樣利于防守,黃河倒是可以當成天險,但是一不小心就會連自家也淹的干干凈凈,想過安穩日子這倆地方都不能待。
荊州劉表剛誅殺宗族首領立威,冀州豫州袁氏兄弟二人針鋒相對,揚州偏遠且氣候不好,益州路遠難行。如此挑挑揀揀,能供他們選擇的地方就不多了。
最重要的是,豫州士人避難會找有同鄉的地方。
州牧郡守到任后征辟家鄉士人是不成文的慣例,荀氏最開始去冀州也是因為冀州牧韓馥是他們潁川同鄉。
對如今的豫州士人而言,要么北上投奔袁紹,要么南下投奔袁術,再不然就是繞過袁氏兄弟來并州。
因為目前豫州的亂子主要由袁氏兄弟挑起,并州這時候將征辟士人的范圍從潁川一郡擴大到整個豫州不算趁其不備欺負人。
良臣擇主,選擇權在豫州士人手中,他們公平競爭。
冀州和南陽人丁興旺不擔心無人可用,并州這情況全天下都知道。
本地士人征無可征,只治理太原和上黨兩郡就開始捉襟見肘,接下來收復其他郡縣該怎么辦?
既然袁氏兄弟二人在內斗,那豫州的士人他們就不客氣的笑納了。
荀曄看看進入發呆狀態的張遼,放空大腦也跟著發呆。
好吧好吧,他們無腦聽安排,不摻和大佬們的謀略爭鋒。
唉,他就像瓣蒜,就算擠進橘子里也依舊是格格不入。
文遠兄啊文遠兄,奉先兄不在的時候再沒有你可怎么辦哦。
荀小將軍嘆氣氣,心有戚戚的往他們家文遠兄那兒挪一挪。
所有人都覺得治理天下只能靠世族,要將地盤掌握在手中就得掌握住本地世族,亦或者是引入親信來打壓本地人。但是他覺得想要長久穩固單靠世族肯定不行,不管是并州世族還是豫州世族都不行。
世家豪族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一大特色就是抱團,現在是創業階段很多問題都顯不出來,將來穩定下來再看肯定要出大問題。
就跟軍中差不多,并州兵和涼州兵互相看不順眼就會搞事。同一個老板身邊有豫州集團并州集團兗州集團各個集團,他們私下里肯定也勾心斗角。
政治,就是這么黑暗。
歷史書上那么多失敗的案例都能說明世襲靠不住,所有事物的發展都是螺旋上升曲折前進,世襲制變成九品中正制再變成科舉制足以證明科舉制比世襲制更先進。
唉,知道的太多就是愁人。
荀曄揉揉腦袋,決定不再發愁目前還不歸他愁的事情,時代的局限性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清,就算他說長輩們也不一定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