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初就覺得此女姝麗,不過被父親打發到營里務職,無暇他顧,沒想到又在這里遇到。
緣分吶,緣分。
后頭,直到身披甲胄的男人徹底從視線內消失,蘇清方緊繃的肩膀瞬間松懈,長長舒出一口氣,迅速登上馬車,叫車夫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車內,李羨正襟危坐,積石列松般,卻不知是不是因為撞了一下,面色談不上好,疑聲問:“你和定國公府,也有往來?”定國公府?經李羨一提,蘇清方終于想起馬上那人是誰了——洛園牡丹花會上有過一面之緣、納妾三十六房的定國公之子,杜信。
定國公作為平定王氏之亂的最大功臣,和太子的關系可想而知的微妙。
蘇清方本來也不想和杜信扯上關系,也無所謂李羨的問話是否為試探,只道:“不認識。
”若是平時,他可能會反問一句“是嗎?”,甚至可能嘲諷蘇清方編瞎話一套一套的,此時卻不再發一言,興致缺缺的樣子。
蘇清方亦默然。
唯余車輪轆轆。
重新回到太子府,烈日依舊高懸,灼得院中綠葉蔫垂,蟬蟲焦鳴。
燥熱粘稠,化解不開。
李羨一個人走在前面,總能聽到身后女子細碎輕巧的腳步聲。
他慢她也慢,他快她也快。
如同那夜。
可她似乎已沒有理由跟著他。
哦,他忘了,那幅字還沒給她呢。
李羨想著,領著蘇清方又回到垂星書齋,把擱置案頭的題字重新卷好,遞上,道:“回去吧。
”語氣平淡,聽不出是叮囑,還是逐客。
蘇清方反應了會兒,木然接過,知道也沒她什么事了,屈了屈膝,轉身離開。
一只腳即將踏出書齋的瞬間,蘇清方果然還是有些不吐不快,又折了回去,站到李羨面前,一臉認真地說:“我有一些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李羨深陷在紫檀木圈椅里,仿佛被連日的奔波耗盡力氣,透著一股懶勁,愣愣地望著墻上沒有弦的琴。
他也被蘇清方的去而復返稍微驚到,手指捻了捻,嫌棄地說:“知道可能不當講就別講了。
”反正她嘴里也吐不出象牙。
蘇清方:……見蘇清方一臉噎壞了的表情,李羨莫名覺得也算出了一口氣,嘴角微挑,最后還是改口:“說吧。
”蘇清方抿了抿嘴,也顧不得委婉,開門見山道:“我覺得,王喜的話,未必盡實。
殿下不要偏聽偏信,反被有心人利用。
”李羨眉心微動,“你有何高見?”高見這個詞,怎么聽怎么陰陽怪氣。
委實是李羨陰陽怪氣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