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簾與柴棚
隨后林予安在煙熏房的內部,橫向平行架設了一根根鋼絲魚線。
作為懸掛肉條的橫梁,確保其能承受住數十公斤鹿肉的重量。
最后是屋頂,他先用幾根更細的木桿,以一個較小的傾斜度搭建。
從煙熏房的一側墻體,搭向另一側的墻體頂端,形成屋頂的椽子框架。
然后在椽子之上,他先鋪上一層之前收集的樺樹皮,在蓋上大量的苔蘚。
他刻意留出了一些狹窄的縫隙,作為煙霧排出的通道。
煙熏房準備就緒,林予安回到庇護所,進行熏肉前的準備工作。
“煙熏之前需要將鹿肉切割長條或薄片狀,這樣更易于熏透。”
他拿起一塊鹿后腿肉,鋒利的多功能刀在他手中靈活地游走。
順著肌肉的自然紋理,將厚實的鹿肉分割成寬度約五到十厘米、長度不一的肉條。
他切割得非常仔細,每一刀下去都力求保持肉條的厚薄均勻。
以確保它們在煙熏時受熱和脫水程度一致。
當所有的鹿肉都切割處理完畢后,林予安開始將它們懸掛到煙熏房內的鋼絲橫梁上。
很快,煙熏房內部便掛滿了密密麻麻的肉條,粉紅色和深紅色的肉塊交錯懸掛。
在從屋頂縫隙透進的微光下,形成了一片頗為壯觀的“肉簾”。
他特意調整了肉條的間距,確保它們之間至少留有空隙,以便煙霧能夠充分流通,均勻地包裹熏制每一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