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沒忘記給她們安排上活。
操勞慣了的人,最怕突然不讓她們操勞。
忙起來能夠少胡思亂想,再配合填鴨式價值觀輸入,效果要事半功倍。
別看我只會種田(14)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在玉笙的帶領下,以下河村為中心,擴散至周邊幾個村子,全都沉迷種田無法自拔。
連附近山頭的土匪都棄匪從農了。
能踏踏實實種地填飽肚子,誰想冒著被砍頭的風險去打劫?
何況打劫的收益可能還沒有種田來得多。
玉笙立起了錢大姐這個“河神”當幌子,不時去和供奉錢大姐的祠堂小住兩天,出來后不久就會拿出新東西來。
比如如何防治病蟲害,如何制作優質化肥,搭建種植大棚等等……
嘗到了甜頭的村民們自動理解為這些都是“錢大姐”這位河神的恩賜。
其實玉笙待在祠堂的時間主要是咸魚躺,次要是調整對錢氏夫婦的用藥情況,再再次則是對那些并不誠心對錢大姐感到愧疚懺悔的人送上一些“人道主義的關愛”。
這些人最多經歷三次“神明的眷顧”之后,終于相信了一個道理——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因著錢大姐的祠堂只是玉笙用來懲罰錢氏夫婦的場所,并不接受村民前往祭拜。
下河村村民便自發給她修了一座廟。
其他村得知后也不甘落后,紛紛趕著給“錢大姐”修了廟,香火不斷。
至于能傳達神明旨意的玉笙在眾人心中也成為了活神仙一樣的存在。
她說的話比縣官老爺都好使。
因為縣官也有求于玉笙。
上一任縣官因為進獻仙桃,得到褒獎,立刻升了官。
現任的縣官得知后自然也要來拜訪一下玉笙這位福星。
玉笙也確實沒叫他空手而歸,為他一一介紹了自己研發的新型農具。
沒有人比地方官更懂農具的重要性,新任縣官如獲至寶。寫了長篇累牘的贊美之詞夸贊這些農具,并進獻上去。
雖然沒能像前任一樣立刻官升三級,但同樣獲得了上面的褒獎。
他心里清楚,自己政績非常好看,三年考核期滿,升官是板上釘釘的事。
因此縣官的心可算是完全偏向了玉笙。
而在學院讀書的梁耀祖還自我感覺,以為縣官時不時讓人給自己送些東西是看重他的潛力。
孰不知,人家完全是看在玉笙的面子上,對他這個名義上的二弟照拂一二罷了。
至于為何是一二,當然是因為縣官得到了玉笙的明示——梁耀祖其實是梁家抱錯的孩子,并非梁家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