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動別動,挑出血了,”清哥兒被她說的耳朵發燙,“他要是不聽我話,我還不嫁呢。”
蘭玲姐疼的“嘶”了一聲,老實不動了。
晚飯蒸的白米飯,主菜是清哥兒他們帶來的兩條魚,做了紅燒魚塊,還有五花肉燉粉條,清炒竹筍,涼拌蘿卜絲。
“蘭玲姐地里活干的差不多了吧,”吃了飯,清哥兒將花脂掏出來,“我有個生意你做不做?”
“這是啥,這么香,怪好聞的。”
蘭玲姐接過來花脂,按照清哥兒說的步驟,輕輕地抹在手腕處,“摸開了更好聞,淡淡的桃花香,你在哪買的?貴不貴?”
“這可不是買的,我自己做的!”
看著蘭玲姐跟楊改吃驚的表情,清哥兒跟他們解釋了一下,問他們愿不愿意幫他采花。
兩人果然同意了,但是并不接受清哥兒開的工錢,只是說等賺了錢再給也不遲。
次日,清哥兒又將漁哥兒叫來,跟他商量了一下,問他愿不愿意幫自己采花,一日給五十文工錢。
“怎么好給這么多,”要知道王子堯上一天工也不過三十文錢,漁哥兒怎么敢要這么多,“給我文錢讓我跟家里有個交代就好,我可不要這么多。”
“你是覺得我這生意賺不了錢是吧?”
清哥兒反問他,他更著急了,連忙擺手說不是,但是又嘴笨,坑坑吃吃了半天,還是沒說過清哥兒。
大不了多賣力干,一個人干出兩個人的工來,漁哥兒暗喜想。
解決好了原料采摘,清哥兒跟王連越又進了城,這一次主要是跟那些買胭脂水粉的鋪子談生意。
他們都是農戶,如果自己擺散攤賣,一是沒有信任沒人會買,二是沒有背景容易遭人嫌,不如找個渠道去賣,自己做個供貨商好。
王連越跟梁山打聽了一下,城里那些胭脂水粉鋪子誰家最好,不過梁山來的時候也不多,說不出個一二三來,還是經常買這些東西的小紅姐兒娘親,說了幾家鋪子名。
兩人最后決定去了一家叫婳顏堂的店,據說這家店是個老店,老板經常做善事,鋪子里的東西也便宜好用,對待客人也很熱情。
店鋪的掌柜的,是個留山羊胡的老頭,整個談話中,他都是一副笑瞇瞇的樣子,讓人住摸不透。
不過最終還是已一罐八十文的價格談好了,這個價格已經比清哥兒設想的高了很多,他忍著高興,狠狠地抓著王連越的手,手心都起了薄汗。
“協議擬好了,你們看看行的話,就簽字畫押吧。”
清哥兒不認識幾個字,還得是王連越來看,王連越大致看了一遍,沒有什么問題,便簽字了。
兩個人太過于興奮,以至于沒看見那掌柜的眼底藏不住的奸詐。
等兩個人走后,那掌柜的招呼過來他們的工人,指著清哥兒留下來的花脂,問能不能制出來。
“這有點難,咱們店里的花脂都是油狀的,花榨了汁混的油,至于這種膏狀,我是在想不到怎么做。”
“廢物點心。”
那掌柜的暗罵一聲,看見這錢必須得出了,還是得想個辦法,少出一點。
清哥兒夫夫回了家,拼盡所有趕制了一批脂膏,除了做的最多的桃子味和蘭花味,還做了些山茶花的,丁香花的,梨花和海棠也做了些,不過這些樹山上不多,做不出來多少。
零零總總做了二百罐,若按一罐八十文的價格,就是十六兩,拋出買清油用的五兩,短短五天,賺了清哥兒原來想都不敢想的錢。
晚上清哥兒做了頓大餐,特地邀請了蘭玲夫婦和漁哥兒來家里吃飯,幾個人吃的高興,楊改還帶了點米酒過來,米酒不辣,也不易醉人,稍不留神就會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