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敏說,“該催還是會催的。老兩口的口頭禪:老大不小啦,我們像你這么大時,你都要上小學了。
他們和身邊人還是會時不時介紹相親對象。至于見不見取決于相親對象提供的照片質量如何。顏值高的面孔,我去見見。不高的,找借口推掉。我這個該死的顏控。你呢?”
李豫笑得更開心,“顏控又沒有錯。審美總比審丑強,畢竟要日日相對呢。
我這才回來,你遇到的情況還早呢。不過,我爸說我們小區的叔伯阿姨們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準備要給我介紹了。”
她沒提起唐宋,實在是她并不覺得她可以和唐宋發展一段穩定的關系。
她繼續說,“不過,這一切都要等我入職后,適應了學校節奏再考慮。如果我適應不了,可能會跑路。所以,并不想現在發展一段關系。”
孫敏點了點頭,“也是。怎么說呢,大學教書這份工作適應還是能適應的。我覺得教書后比讀博時多了很多煩心事,也會多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很喜歡和學生們交流,所以給本科生上課一般是我最開心的時刻。最煩心的是學院會有各種各樣的行政類要求和事務。
壓力也是有的,我們學校的論文要求算是比較低的。你們江大的應該是最高標準那一檔,你比我晚三年,壓力是會有的。青教這個崗位,晚一年就是另一番天地。”
李豫點點頭,“是呀。我下學期才帶課,這學期先適應學院的工作氛圍。趁著有大把時間,趕緊做些課題,寫些文章出來。”
回到招待所的李豫,打開電腦整理白天與孫敏交流的資料和心得。孫敏給她分享了不少政策資料,這樣就幫她節省很多搜索的時間。她一邊整理,一邊想著回到江城后一定給孫敏準備一份謝禮。梳理完資料后,已經十二點,她果然又收到唐宋的信息。除了午餐照片外,還有他文字描述的波士頓天氣。
今天依舊是閱后即焚。
她收起手機準備睡覺時,想起來了孫敏讓她租車的建議。她最初的打算是乘坐大巴車趕往各區縣,不過如果租了車,會減少路途的時間,行程上會更加自由。
她重新打開手機,預定了高鐵站旁邊的租車行的車輛,明天早上取車。
就這樣,她帶著份地圖,開著租來的汽車,開始俞城十幾個區縣的實地走訪。
她花了十二天時間,從高校所在的文教區開始,走訪工業和制造園區,參觀西部最大物流園區以及大數據中心,走遍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郊縣和發展生態旅游的自然保護區。
期間,她見到了俞城的發展奇跡,也看到了資本盲目投資一哄而上留下的爛尾工程。
這里有大片的山區卻因為缺乏特色無人問津,也有因招商引資不利帶來生態環境的破壞。
俞城的產業政策在政府定位和后發優勢上,發揮了看得見手的力量,也激發了看不見手的活力。發展過程中有公平和效率之爭,不過這些負效用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福利政策彌補。
在離開俞城前往川城的高鐵上,李豫把自己十幾天的啟發和心得整理成簡單文稿,為以后正式成文做準備。如果最終得以發表的話,孫敏會是她文章的共同作者之一。
9|
到達川城的那周,由于王慶師兄家里有事,李豫自行安排行程。這次她沒有租車,而是乘坐公共交通走遍市里的城區和周邊近郊區縣。
俞城和川城這是兩個同處于西部地區的城市,它們所處的區域發展,不像東部地區是共同富裕,而是扶貧與治貧。這個大區域內以兩個城市為中心分別組成的小區域,缺乏東部地區的人才基礎、經濟基礎、產業鏈、交通網絡等一系列先發優勢。那么挖掘兩個小區域的后發優勢成了她在走訪時最大的樂趣。
李豫到這個城市的第三天上午,傅從玉微信聯系她,問她明后天還在川城嗎?在的話,可以一起吃晚飯。他明早過來出差。
她回信說這周都會在,下周才會往更西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