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黎猛然起身,手掌在桌上一拍,聲音震得書案微微顫動。
“既然你心中有魏,那便做個魏人該做的事!如今國仇在前、仇敵在手邊,你卻說什么‘不急’,說什么‘伺機而動’,你就是怕死!”
蕭珣沉默片刻,忽然輕笑一聲,那笑意中滿是嘲諷,“我是怕死,我怕死了之后祖宗的社稷就這么完了!”
他指了指自己胸口,“你知道我這幾年是怎么活過來的嗎?我進東廠那一日,便在刀口上走路;我在宮中說錯一句話,就是死無全尸!殺害同胞的事情,聽起來多么容易啊,咱們做一個假設,現在讓你殺了你的人,立時復國,你就下得去手嗎?”
他終是怒極反笑,冷冷道:“好一個蕭提督,你的確是會說話,講起道理來冠冕堂皇,連叛國都能說成深謀遠慮。”
“你可以不信我,”他頓了頓,目光如鋒,“但你若逼我現在就動手,那你不是真為魏國,是只為你自己的怒火。”
這時,蕭思容終于低聲出聲:“夠了。”
她緩緩站起身,面色冷靜,聲音不疾不徐。
“你們一個是先皇子嗣,一個是魏國忠臣,都有自己的謀算和堅持,可是如今如此視若仇敵,還如何同心協力復國!”
張之黎嘆了口氣,“郡主您說的是,老臣也確實不該如此說,只是老臣擔心你被這個蕭珣所蒙蔽!近來兄弟們都說你對他言聽計從,這樣很危險!他不值得我們信任!”
“黎叔,我有自己的思考,我不是那么容易被騙的……”
張之黎根本聽不進去了,“郡主,老臣今天來說這些話,是舊部所有人的意見,您要是聽從,那么我們就繼續跟著您干,您要是聽蕭珣的,那么我們就自己干,您做您覺得正確的事情!”
蕭思容沉默了好久,才緩緩開口,“黎叔您這是要逼我選邊站是么?”
“老臣沒有逼迫的意味,只是事態緊急,需要立即做出正確的決斷!”
她抬起眼,望向蕭珣,又轉回張之黎,“那我便告訴你,我選的是大魏。”
張之黎一怔,眉心緊蹙,“那你——”
“我選的是能讓魏國復興的那一邊。”她語氣平靜如水,字字句句卻猶如寒風,“而不是看誰喊得聲大、誰恨得深。”
張之黎嘴唇動了動,“郡主……”
“黎叔,我敬你,但這件事情上面……”她聲音微冷,“我選蕭珣。”
話音落地,書房一片靜默。
張之黎仿佛被這句話擊中了胸膛,后退半步,面上血色褪盡。
“郡主您寧愿相信相處了幾個月的蕭珣,也不選擇我們這一邊嗎?”他喃喃自語,仿佛徹底失去了什么重要的東西。
蕭思容垂眸,不再看他,“黎叔,我不是不信你,我只是不信這個抉擇,我不認為此時殺了張令憲,我們能大事可成。”
張之黎緩緩閉上眼,良久,他轉身而去,腳步沉重如鐵。
蕭珣望著他的背影,久久不語。
直到門扉輕響,那身灰布短褐的身影徹底沒入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