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駐東山府的第一天。
薛云軟禁郡丞,收攏兵權(quán),接管城防,抄家屠滅三大家。
一連串動作下來讓從他事實上牢牢掌控了東山府的大權(quán)。
放在過往。
他的行為無疑屬于犯上作亂的謀逆大罪。
可惜今時不同往日。
隨著北境淪陷,朝廷都已經(jīng)自顧不暇。
東山府乃至東山郡也僅僅只是在名義上隸屬于大魏。
換而言之。
無論薛云做什么朝廷都管不到他。
只要他不公然造反,只要他繼續(xù)領(lǐng)兵抗擊戎人。
那么他在朝廷眼里便永遠(yuǎn)是大魏忠臣。
因為朝廷不會在乎他是怎么上位的,只會在乎他的立場。
這一點薛云看得很清楚,所以他行事才會如此肆無忌憚。
而城內(nèi)的官員們同樣深知這點,根本都不敢跳出來。
入駐東山府的第二天。
薛云還是沒有召見這些官員,而是派手下開始查封清點糧倉與府庫。
糧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必須搞清楚東山府的糧倉到底還有多少存糧,又足夠多少人吃多久。
畢竟沒有什么問題比吃飯還要重要。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因為糧倉里實際儲存的糧食比賬目上少了三分之二!
也就是說,原本城里有足夠全城人吃上半年的糧食,現(xiàn)在只剩下兩個月的份量了。
如此巨大的貪腐虧空直接讓薛云怒不可遏,當(dāng)場下令嚴(yán)查到底。
他總算是明白。
當(dāng)初無論方融還是郭守孝為何不愿接納安置城外逃難的百姓。
敢情是東山府自身都難保了,哪來多余的糧食養(yǎng)活他們。
如果不是薛云當(dāng)初帶走了一大批百姓,又借助周紹之口曉明了厲害。
否則最后關(guān)頭,恐怕郭守孝都不會打開城門收留城外的百姓。
至于府庫方面倒還算好點。
虧空依然有,可卻遠(yuǎn)沒有糧倉這么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