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元年正月,殘冬尚未褪盡,紫禁城檐角的冰棱卻已折射出新朝氣象。
在朱高熾有條不紊的調(diào)令下,內(nèi)閣與京畿要員的任免塵埃落定,昔日永樂末年積壓成山的文牘悄然清空,六科廊下奔走的小吏們步履生風(fēng)——這股自皇城根蔓延開的肅然之氣,恰如檐角初融的春雪,預(yù)示著新政的暖意即將浸透大明肌理。
乾清宮東暖閣內(nèi),朱高熾正與楊士奇攤開輿圖商議漕運(yùn)改道。當(dāng)值太監(jiān)輕手輕腳更換茶盞,瞥見御筆親批的奏疏上“節(jié)用愛人”四字力透紙背。
“陛下將裁汰宮闈作為新政發(fā)端,著實(shí)可貴。”楊士奇撫須輕嘆。
朱高熾聞言擱下御筆,指節(jié)叩了叩輿圖:“永樂年間耗銀甚巨,朕若不先從自家?guī)炖铩當(dāng)D水分’,如何堵住言官的嘴?就從郭貴妃宮里開始。”
永壽宮內(nèi),鎏金熏爐里的龍涎香正裊裊飄散,郭貴妃卻“啪”地將心愛的翡翠梳子摜在青磚上。那梳原是永樂朝貢品,斷齒迸濺間,倒像極了她驟然斷裂的好興致。
“反了天了!”郭貴妃蹬著繡鞋直跺腳,珠翠滿頭的發(fā)髻都晃得亂了,“前兒個還說給本宮繡鸞鳥帕子的丫頭,轉(zhuǎn)眼就被弄沒了?當(dāng)本宮是傻子不成!”
廊下傳來年輕太監(jiān)清朗的唱喏,王淮穿一身青色貼里袍疾步進(jìn)來,墨色鬢發(fā)梳得一絲不茍——這內(nèi)侍自永樂朝便跟了朱高熾,雖才三十出頭,行事卻比同齡人沉穩(wěn)幾分。他垂手立在丹墀下,袖中抖出黃絹文書:“正月初六便著人送了文書來,娘娘且看這朱批——宮女年二十五放歸,著戶部支賞銀三十兩。尚宮局前日剛遣散三百二十七人,您宮里這兩天還得再出三人呢。”
“賞銀?”郭貴妃忽然抓起妝臺上的鎏金唾盂作勢要砸,珠玉鑲嵌的盂身在燭火下晃出刺目光斑,“是不是那個姓夏的老匹夫攛掇的?他一個管國家錢的,倒管起本宮房里的丫頭了!”
郭貴妃越說越氣,坐在鏡臺前絞著繡金的帕子直掉淚,頭上赤金點(diǎn)翠步搖隨身子亂顫,叮當(dāng)作響。
王淮垂眸盯著青磚縫里的浮塵,等她哭嚷聲稍歇才低聲道:“這是陛下的旨意,奴才們只是照辦。孫秀秀領(lǐng)了銀子,昨兒就在順城門買了間鋪面預(yù)備開繡坊。”
傍晚時分,朱高熾披著玄色斗篷踏雪來到永壽宮偏殿。王淮正候在廊下,見皇帝鞋尖沾著碎冰,忙上前接過斗篷。
殿內(nèi)忽然傳來瓷器碎裂聲,伴著郭貴妃拔高的嗓音:“明日就去把那兩個丫頭給本宮追回來!不然……”
王淮下意識要進(jìn)門,卻被朱高熾抬手止住。皇帝隔著窗欞聽了會兒,見內(nèi)侍們都縮著脖子不敢作聲,便從袖中摸出個油紙包:“御膳房新做的梅花酥,你拿去給她。”
“陛下不生氣?”王淮接過油紙包,見皇帝鬢角落著片未化的雪花。
朱高熾望著宮墻外沉沉的夜色,指尖在窗沿上輕輕敲擊:“她跟著朕從燕王府到紫禁城,連靖難打仗時都敢抱著藥箱往城樓上沖。如今不過是摔了把梳子,嚷嚷了幾句。”
朱高熾忽然想起什么,從袖中掏出塊暖玉塞進(jìn)王淮手里:“去告訴她,宮里例銀雖減,但是等南直隸的桑蠶收了,朕親自給她挑最好的云錦料子。”
王淮看皇帝在兩個小太監(jiān)簇?fù)硐码x開,這才忽然想起郭貴妃今天還在月紅來的時候。雪粒子打在窗紙上沙沙作響,王淮捧著暖玉和梅花酥進(jìn)門。
“陛下說,這是特意帶給娘娘的。”王淮語氣平靜如水,“還說等桑蠶收了,要親自給您挑云錦。”
郭貴妃捏著梅花酥的手頓了頓,碎屑落在膝頭的石榴紅裙上。她忽然“哼”了一聲,把酥餅塞進(jìn)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囔:“算他還有良心……明日早膳,讓御膳房做栗子糕送來。”
洪熙元年正月過半,最后一批遣散的宮女太監(jiān)背著簡單的行囊走出午門。
內(nèi)廷的月支賬目不過減少了幾千兩白銀,這在偌大的王朝財政中本是微不足道的數(shù)字,卻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順天府的大街小巷蕩開了層層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