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下去,派出兩百探子,務(wù)必查明阿魯臺的下落!”他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在空曠的原野上回蕩。
一時間,數(shù)百名騎兵如離弦之箭,向著四面八方疾馳而去,馬蹄揚起的塵土在夕陽下形成一片金色的霧靄。
幾日后,探子們終于帶回消息。他們在草原深處俘虜了幾個滿臉皺紋的韃靼牧民。這些老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跪在朱棣面前,用蹩腳的漢語說道:"大汗聽聞大明皇帝御駕親征,不等大軍到來,便帶著部眾向西逃竄。"
原來,阿魯臺深知明軍勢大,更畏懼朱棣的威名,早在明軍出塞之時,就已經(jīng)率領(lǐng)數(shù)萬部眾遠遁。他派出的幾股小股騎兵,不過是用來試探明軍虛實的誘餌。當?shù)弥扉τH率數(shù)十萬大軍而來,他毫不猶豫地逃到了達蘭納穆爾河附近,躲進了那里的深山密林之中,說什么也不肯出來迎戰(zhàn)。
朱棣聽后,沉默良久。他遙望西方,眼神中既有憤怒,又有一絲無奈。
這位一生征戰(zhàn)的帝王,從未想過敵人竟會如此怯懦。但他深知,在這廣袤的草原上,盲目追擊只會陷入被動。
五月初五,天空陰云密布。朱棣站在軍帳前,望著遠處翻滾的烏云,終于做出決定:"大軍轉(zhuǎn)向開平!"
隨著號角聲響起,幾十萬大軍如同一條蜿蜒的巨龍,在草原上改變了行進方向。
然而,天公不作美。大軍剛剛抵達開平,一場傾盆大雨便從天而降。
冰冷的雨水澆在士卒們的身上,許多人猝不及防,被淋成了落湯雞。草原上的氣溫本就偏低,經(jīng)此一淋,不少士卒染上了風寒,軍中開始出現(xiàn)咳嗽聲和呻吟聲。
朱棣心急如焚。他不顧侍衛(wèi)的勸阻,冒雨巡視各營。看著士卒們瑟瑟發(fā)抖的樣子,這位鐵血帝王的眼中閃過心疼之色:"傳令諸將,務(wù)必妥善安置患病士卒,生火煮姜湯,讓每個人都能喝上熱湯。大軍暫駐開平,休整待命!"
帝王的命令迅速傳達到每個角落,軍營中很快升起裊裊炊煙,驅(qū)散了些許寒意。
在開平休整的日子里,朱棣常常騎著馬,帶著親軍巡視營地周邊。這天他行至一處山谷,眼前的景象讓他震驚不已:漫山遍野都是白骨,有的頭骨上還插著折斷的箭鏃,有的骨頭上還殘留著破碎的衣甲。這些白骨,有的是明軍將士,有的是蒙古騎兵,他們永遠地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望著這人間慘狀,朱棣不禁長嘆一聲:"杜子美有詩言,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鐵血帝王的聲音哽咽,眼中泛起淚光。數(shù)百年前,杜甫筆下描繪的唐王朝邊疆的凄涼景象,此刻竟在他眼前重現(xiàn)。
"柳升!"朱棣喚來中軍主將,"你率領(lǐng)各營將這些遺骨妥善掩埋。入土為安,是朕能為他們做的最后一件事。"
柳升領(lǐng)命而去,很快,明軍將士們便開始忙碌起來,他們挖開凍土,將一具具白骨放入坑中,填土掩埋。
"傳楊榮來見!"朱棣又命人找來內(nèi)閣大學(xué)士。當楊榮匆匆趕到時,只見朱棣望著遠方,神色凝重:"朕口述,你記錄。"
細雨中,朱棣緩緩開口,吟出一篇祭文。他追憶了這些將士們的英勇,表達了對他們的哀悼,也抒發(fā)了自己渴望天下太平的心愿。楊榮跪在地上,手中的筆在羊皮紙上快速移動,將這位帝王的心聲一一記錄下來。
這一天,是永樂二十二年五月十五。
雨還在下,天地間一片蒼茫。那篇祭文的聲音,隨著風雨,飄向遠方,仿佛在向那些沉睡的靈魂訴說著未盡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