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北京紫禁城恍若被祥瑞浸染的天上宮闕、瓊樓玉宇。
宮墻下的朱紅廊柱纏繞著金絲蟠結的燈籠,琉璃瓦在朝陽里折射出碎金般的光芒,檐角垂落的冰棱映著高懸的宮燈,仿佛千萬顆璀璨明珠。
寅時初刻,寒風裹挾著晨霜未散,從午門外一路呼嘯著撲進巍巍皇城,在紫禁城最高的建筑奉天殿頂盤旋徘徊片刻,又徑直撲向下一座巍峨宮殿。
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忠早早起床,在幾個小太監的簇擁下,裹著紫貂大氅精神抖擻的立在午門之外,極目遠眺。
王忠布滿皺紋的三角眼里閃爍著精明的光芒,視線掃過正在灑掃的兩個小太監時,他忽然揚聲呵斥道:"金水橋欄再擦一遍!東側漢白玉螭首還沾著冰碴子!一個個都是干什么吃的!"
蒼老的聲音在空曠的廣場回蕩,驚起遠處幾只寒鴉,撲棱棱地飛遠。
被呵斥的兩個小太監大氣也不敢喘,只能畢恭畢敬地彎腰認錯,然后撅著屁股賣力擦拭起來。
數百宮人將御道擦拭得纖塵不染,盡管如此,王忠仍然放不下心,因為暮年的永樂大帝脾氣越發古怪,性格越發刁鉆。
王忠對這些總愛嘰嘰喳喳、平日總沒個正相的宮女們很不放心,皂靴沿著旁邊小道一步步丈量,又費力的彎下身子,指尖輕輕撫過蟠龍浮雕,再三確認每道云紋都描足了金粉,每一塊浮雕都色澤圓潤。
“老祖宗,您歇著吧,這些累活兒小的們就能辦好?!蓖踔疑砗笠粋€單眼皮薄嘴唇的瘦削小太監開口勸說,白凈的面龐上堆滿討好的笑意。
“你要是真的能辦好,咱家哪還用這般勞神!”王忠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這些小姑娘家的,平日里最是嘻嘻哈哈沒個正經樣,咱家不盯著她們干活,只怕到時候又惹了萬歲爺生氣,她們又要哭著鬧著求咱家去撈人。”
想到去年秋天,朱棣一口氣杖殺八名宮女的慘劇,那白凈太監下意識縮了縮脖子,不敢再開口說些什么。
奉天殿內,鎏金龍椅在晨曦中泛著冷光,遠遠望去,群龍似乎竟然在龍椅上游走!
僅僅是一番遠眺,龍椅上的盤龍便裹挾著帝王威嚴就撲面而來,讓人想到那位殺伐果決的冷血帝王。
王忠哈著白氣,搓了搓手,又理了理自己的衣襟,這才邁著細碎的步子,輕手輕腳走進大殿。
身后幾個小太監全都恭恭敬敬候在門外,眼神中滿是對王忠地位的尊崇與向往。
王忠再次與金吾衛領班將軍反復核對儀衛排布,確保一應布置都已經到位。
退出奉天殿,王忠已然當看到,三百名金甲武士從四處匯聚而來,持戟而立,仿若銅鑄的雕像,他們用偉岸的身軀構筑起數道人墻,也構筑起一條大道。
紋龍袍在光影中流轉,冕旒下是一張歷經歲月滄桑卻剛毅果決的面容。
隨著禮部尚書夏元吉高聲宣唱,王公貴族、文武百官轟然拜倒,烏紗與金冠在殿內鋪成一道道色彩的波浪。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般的朝拜聲中,朱高熾伏在群臣最前列。
禮畢,朱高熾剛抬起頭,便正對上父親朱棣眼底迸發的熾熱光芒——那是征服大漠的豪情壯志,那是遷都北境的魄力雄心,那更是開創永樂盛世的志得意滿。
朱瞻基站在朱高熾身側,尚有幾分稚嫩的英俊面容上滿是崇敬。
朱棣輕撫著虬髯,瞇眼俯瞰群臣,二十載光陰歲月如走馬燈般在帝王眼前飛速掠過。
從組織編纂《永樂大典》匯聚天下古今所有典籍,到鄭和船隊揚起千帆縱橫天下揚威萬里;從數次親征漠北打穿蒙古高原飲馬瀚海,到疏浚運河遷都北京奠定萬世基業……
一件件豐功偉績如璀璨星辰,將大明的光輝灑向寰宇,讓大明的威嚴籠罩四方。
朱高熾望著龍椅上意氣風發的父親,胸中同樣翻涌著難以言喻的欣喜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