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陳統已完成了報紙收購,霍建明大喜!立即趕往荔枝灣警署,與他進行交割。
霍建明共計耗資六十七萬港幣,從陳統手中買下了這家由十八家小報社合并而成的報紙,掛在了他用霍建祥當人頭開的皮包公司東方明珠傳媒公司名下。
收購價之所以如此高,是因為陳統探長將其中一家報社老板在銅鑼灣的一座三層獨幢的樓也一并給收購了,這幢樓占地面積一萬多呎(約一千平米),還附帶了一個一千多呎的停車場,建筑面積三萬多呎,正好可以作為合并后的報社的辦公樓來使用。
霍建明如今只剩下十幾萬港幣現金,得用來當作報社的營運資金,無奈之下,他只好用黃金來支付給陳統。
沒曾想陳統見他用黃金支付,心中更是篤定了霍建明讓他收購的地皮、物業、報紙都是霍老爺子收購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江湖傳聞,早前幾年霍老爺子與北邊交易,收的全是黃金!
陳統是老派人,最是喜歡黃金,認為黃金不僅能保值還能更好隱藏自己撈到手的錢財,他很開心的以黑市黃金最高價與霍建明結算,倒也讓已囊中羞澀的霍建明省了一筆錢。
他沒有立即接管這家報社,拿著陳統給的報社所有員工的調查資料先回了銅鑼灣,去了他租給霍建祥住的房子,仔細研究這些員工的資料。
合并后的新報社共有138個員工,原各小報的老板及其關系戶全都離職了,剩下的全都是干活的,共計有二十三個編輯和三十一名記者,其余的都是報社各部門的員工。
霍建明把所有員工的資料都仔細看了一遍,最后挑了兩個人出來,分別是四九城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江明陽,三十一歲,1949年來港,是報社合并前某小報的主編;國立中山大學畢業的李鋒,四十三歲,1954年來港,報社合并前是那家賣掉獨幢辦公樓的小報社財務。
這兩人都是無任何背景之人,清清白白。江明陽之所以會在香港,是因為未婚妻一家移居香港?;楹?,他不想在岳父開的紡織廠任職,又不愿埋沒了自己苦讀幾年的專業,這才去一家小報應聘,當了主編。
李鋒是寶安人,十幾年前父母等家人便已定居香港。國立中山大學畢業后,他留校任教,這兩年由于劃分那個什么,因為有海外關系,這才和老婆孩子于去年一起定居香港。
他隨即通過陳統,約江明陽和李鋒于次日早上九點在銅鑼灣的好運來酒樓203房飲早茶。
節連載的方式發布,這才能讓喜歡看小說的人一直購買我們的香江日報,讓越來越多人買我們的報紙。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四個版面為漫畫版面,刊登連截漫畫?!?/p>
說完,他打開放在飯桌一旁那厚厚的報紙包,將早已抄出來的《鹿鼎記》全書書稿和《老夫子》、《蠟筆小新》的部分畫稿,連同自己用霍建祥當人頭在劉創興銀行開的賬戶一起遞給了江陽明,說道:
“這是香江日報創刊時,小說、漫畫連載所需的小說和漫畫稿件,你按香江日報的發行量,看著給稿費吧,直接讓財務打到這個賬戶上就行。”
江陽明接過來之后,翻看了一下,立即雙眼放光,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霍建明見了,笑了笑,沒理會他,從紙包里取出了一份清單遞給了李鋒,對他說道:
“李主任,成立后的財務部,還得負責一家名叫明達地產公司的財務。由財務部負責明達地產公司店鋪等物業的收租等業務。這是明達地產公司的物業清單,你先看看?!?/p>
這一切,都讓江陽明、李鋒篤信香江日報的老板便是霍老爺子?;艚髯匀恢纼扇耸窃趺聪氲模浪麄円埠完惤y一樣誤以為是霍老爺子收購了即將創刊的香江日報,自己只是給霍老爺子跑腿的,但這恰恰正是他最想要的!
三人隨后圍繞如何辦好香江日報討論了大半天,直接在好運來解決午飯,下午將近兩點才結束。
霍建明看了看兩人,遞給了兩人只蓋了章沒簽字的委任書,對他們說道:
“報紙,以發行量和影響力論英雄。你們的薪資,也應該與業績掛鉤才對。你們兩人的底薪都是每月一千港幣,香江日報日發行量達到三萬份之后,每增加一萬份,加薪兩百港幣。日發行量達到十萬份,則除去薪資之外,各獎勵你們報社每月純利潤的5%?!?/p>
兩人聽了,大喜!這是妥妥的不僅對他們委以重任,還是高薪聘請!要知道,現時香港普通人的月薪也就三百港幣左右,每月只有一兩百港幣收入的人也不在少數!兩人恨不得馬上趕回報社,香江日報立即創刊發行。
離開前,江陽明想起一件事,他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對霍建明問道:
“明仔,既然香江日報不報道北邊和東邊的時政新聞,那霍生在香港被英國佬打壓的那些新聞如何處理?”
霍建明笑了笑,回道:
“很簡單,有圖有真相!斷水、斷電那些事情,還有英國佬使用的那些腌臜手段,拍照取證如實報道就行,但不作任何評論。”
1955年6月23日。這一天,香江日報正式創刊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