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明“創(chuàng)作”的這首歌,自然毫無爭議的獲得了,看完,她心中嘀咕道:
“這個明仔在圣保羅男女中學(xué)讀書,還跟著他家樓下的老中醫(yī)學(xué)醫(yī),今年才十一歲,正好比阿之大了六歲,不正好符合昨天那個算命佬說的么?
算命佬昨天才和我說,我今天就看到了這個明仔的報道,難道,這難道是天意?”
九龍城區(qū)喇沙書院,中五某班教室里,一個名叫黃霑的學(xué)生為了給一部剛拍好的電影配樂,特意回了學(xué)校,在課室里創(chuàng)作。從1954年開始,他小小年紀(jì)便參與了《馬來亞之戀》,《川島芳子》和《苦海鴛鴦》等電影配樂的創(chuàng)作,他向來自視甚高,沒幾個人被他放在眼里。
一直沒找到創(chuàng)作靈感的他,把手中鉛筆往桌子上一扔,雙手揪了揪自己的頭發(fā),非常郁悶的“啊”了一聲,扭開從家里帶來的收音機(jī),收音機(jī)里立即響起了霍建明唱的《獅子山下》。
一曲聽畢,他坐在那里發(fā)呆,一動也不動。過了好久,不知21年后自己寫的《獅子山下》歌詞已被霍建明截胡了的他,突然喃喃自語的說道:
“好曲,好詞!這個明仔是個小才子,嗯,他能寫出這首歌,也就比我這個大才子差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而已,有機(jī)會一定要與他見個面,切磋一下,讓他知道寫歌作詞,我才是老大,他只能當(dāng)老二!”
說完,他突然拿起筆,一氣呵成的寫了首歌出來,小聲哼唱一遍之后,把筆一扔,拿起寫好的歌曲那張紙,把他揉成了一團(tuán),隨手扔到垃圾桶里,仰天長嘆一口氣,說道:
“唉,去你大爺?shù)亩说模谷槐幻髯羞@首歌給帶偏了,寫出來的歌,與他的《獅子山下》同一個味道!”
《獅子山下》這首歌的橫空出世,也引起了城中名人、文人墨客的熱議,這些人對這首歌深度剖析了一番自己的見解,紛紛投稿給各大報紙,發(fā)表自己的高見,短短幾天,各大報紙竟然刊登了二百多篇這種文章,熱議《獅子山下》這首歌。
金庸也寫了一篇文章在《大公報》上發(fā)表,文中直言《獅子山下》這首歌最能象征、體現(xiàn)當(dāng)下香港人的拼搏精神云云。
這一天傍晚,霍建明和羅惠玲一起做好了飯菜,只等林妙芬下班回家便開飯。
林妙芬準(zhǔn)時回來了,身后卻跟著好幾個人,抬著一臺大鋼琴進(jìn)了屋。
“師傅,把鋼琴擺那邊的客廳,這邊的客廳擺了飯桌,放不下!”一進(jìn)屋,林妙芬便指揮那些人如何擺放鋼琴。
“阿媽,你買鋼琴干嘛?我們家里又沒有人會彈鋼琴。”等那幾個人擺放好了鋼琴,又調(diào)試了半個多小時離開之后,霍建明有些懵的看著母親,問道。
“我兒子會寫詞作曲了,以后說不定還能成為一個大音樂家,寫詞作曲,沒有鋼琴,不會彈鋼琴怎么行?
明仔,這臺鋼琴是阿媽買給你的。阿媽今天還特意在琴行幫你報了鋼琴課,以后你不要去賣煙仔了,把去賣煙仔的時間省下來,正好用來學(xué)鋼琴,知道么?”
霍建明一聽,傻眼了。
又過了一個禮拜,《獅子山下》已傳到了灣灣,在灣灣各電臺天天播放。
灣灣某個住所里,一個名叫鄧?yán)蚓膱A臉小女孩,聽著收音機(jī)播放的《獅子山下》,怔怔出神。
隨即,當(dāng)她聽到電臺里介紹這首歌的作者還是一個十一歲大的男孩子,鄧?yán)蚓@訝的瞪大了她那雙好看的天真無邪的大眼睛。過了好一會兒,她突然用那清脆稚嫩的聲音自言自語的說道:
“嗯,長大后,我一定要去香港看看這個小哥哥長什么樣,他寫的歌怎么這么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