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運濤和邵逸夫兩人的電影公司拍的電影,同時在星海院線和自家旗下的電影院放映,到了3月初結(jié)算票房分成時,星海院線幫忙發(fā)行的票房分成突然比上個月翻倍。
兩人趕緊讓人詢問緣由,得知星海院線已在香港和海外擁有了1704家影院之后,皆大吃一驚。
兩人隨即不約而同的讓人詢問星海院線,能否將旗下電影院并入星海院線。
與此同時,兩人都立即讓人把之前拍的電影用英語、法語、葡語、意大利語、日語、朝鮮語重新配音或者打上字幕,送到星海院線,讓星海院線幫忙重新發(fā)行。
霍建明得知陸運濤和邵逸夫想將旗下戲院并入星海院線之后,考慮再三,還是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自己的電影院全部都在萬事達商場里面,已自成體系。只要萬事達商場在世界各地繼續(xù)自購地皮、物業(yè)建成商場,那開業(yè)一家萬事達商場,自然便最少增加四家電影院,讓外人參入進來,反而不美,麻煩多多。而霍建明最怕的就是麻煩。
另外一個原因便是,他很清楚陸運濤三年后便會因空難去世,他去世后,旗下的電影公司和電影院很快便會被瓜分殆盡,他不想摻和此事。
邵逸夫再過十幾年,便跟不上形勢,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最后落得個關(guān)門大吉的下場。
而星海院線的成立,霍建明是為洪京寶、陳龍、許冠紋、周閏發(fā)等這一代香港電影人成長起來之后準(zhǔn)備的,現(xiàn)在只是在提前培養(yǎng)觀眾進入萬事達商場觀影的習(xí)慣。
霍建明早已打算好了,1970年李小龍再次回香港之時,便是自己正式成立電影公司之時。到了那時,才是自己把囤積起來的大量電影版權(quán)開始拿出來拍電影的時候。
雖然拒絕了陸運濤和邵逸夫?qū)⑺麄兊碾娪霸翰⑷胄呛T壕€,但對于幫他們重新發(fā)行電影,霍建明卻沒有拒絕,反而讓星海院線大開綠燈,盡量幫忙推廣,延長電影的下畫時間。
霍建明這么做的目的很簡單,前世香港電影在五六十年代,乃至后來的二十幾年,嚴(yán)重依賴灣灣市場,一直被灣灣拿捏。
他要打破這個局面,便得提前布局,積極開拓其他海外市場,讓灣灣電影市場在香港電影總票房的占比份額,降低至不能隨意拿捏香港電影和電影從業(yè)人員。
而星海院線之所以會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在海外擴張,也正是因為霍建明有這方面的考量。
隨后,霍建明想起灣灣的金馬獎明年才開始舉辦,他心中一動,覺得是不是該提前成立香港電影金像獎?就讓《香江日報》來主辦,今年就成立,這樣便比灣灣的金馬獎提前了一年,進一步削弱灣灣對香港電影及其從業(yè)人員的影響力和拿捏。
但想起前世香港電影金像獎到了后來越玩圈子越小,已無多大影響力,霍建明覺得成立的金像獎不能和前世一樣只局限于香港電影,應(yīng)該是所有華語電影都能參賽才是,格局一定要大!
想到就做!霍建明立即約江陽明次日在好運來酒樓飲早茶。
1961年3月30日,《香江日報》頭版頭條突然刊登了一條重磅消息,《香江日報》將于今年12月31日舉辦華語電影金像獎,共計設(shè)置以下十八個獎項:
最佳電影獎、最佳導(dǎo)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新演員獎、最佳攝影獎、最佳動作指導(dǎo)獎、最佳剪接獎、最佳美術(shù)指導(dǎo)獎、最佳服裝造型設(shè)計獎、最佳動作設(shè)計獎、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音樂獎、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歌曲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香江日報》還宣稱已獲得星海院線的支持,最佳電影獎獲得者,星海院線將從華語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結(jié)束的次日開始算起,重新上映獲得最佳電影獎的電影一個月!
《香江日報》還特別聲明:參賽作品為所有華語電影!也即是說囊括了大中華區(qū)和東南亞各國華人拍攝的華語電影。
最后,《香江日報》還給出了第一屆華語電影金像獎的參賽條件:去年全年和今年11月30日前上映的所有華語電影都可參賽。
從第二屆開始,華語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將固定在每年春節(jié)期間的大年初六晚上舉行,參賽作品為上一年上映的所有華語電影。
《香江日報》還詳細介紹了評選辦法、標(biāo)準(zhǔn)、評委會成員的組成辦法等等。
當(dāng)天,香港所有電影公司和電影從業(yè)人員得知《香江日報》要舉辦華語電影金像獎之后,全都興奮了。
電影公司看重的是獲得最佳影片獎之后,電影能夠再次上映一個月,這可是能再增加票房收入。跟誰過不去也不能與錢過不去不是?幾乎所有電影公司都表示歡迎和支持,包括了電懋公司和邵氏兄弟電影公司。
至于那些電影從業(yè)人員,自然是毋須多說了。若是能得獎,那是名利雙收!這種好事,沒有誰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