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周刊》作為娛樂八卦的風向標。
可以想象這么一篇報道出來,對華耀以及剛剛上映的影片,打擊究竟有多大。
不僅是《明報周刊》。
其他幾份報紙,更是一起跟風對《九龍迷案》進行了犀利點評。
「星島日報:爛片之王華耀影業(yè),給港城的最高暴擊」
「信報:爛片見過,如此爛實屬罕見」
「華僑日報:噱頭堆砌起來的垃圾,比地攤文學還爛俗」
……
不等看完一堆報紙,黃威臉色都白了。
他根本想不到,
名不見經(jīng)傳的華耀,居然在短短的半天,吸引了如此多的媒體注意,這哪兒是記者倒霉,而是黃威出門沒看黃歷。
今天才是電影上映的、邏輯斷裂,卻賣出三億票房。
再比如《澳門風云》,被批邏輯松散、鬧劇,但仍舊賣出15億的票房。
而一些優(yōu)秀的影片,也可能撲街。
流量為王的時代,黑粉甚至比之鐵粉更重要。
鐵粉可能忽然失去熱愛,但黑粉絕對不會忘記仇恨,也正是深諳人性的卑劣,陸深才成功利用熱點卡,打造出了電影的黑紅現(xiàn)象。
何況今天早晨,陸深又去茶樓燒了一把火。
如今這把火正熊熊燃燒,直沖天際。
而也隨著陸深承認,
整個辦公室中的人,已經(jīng)徹底驚呆了。
世界上居然有這樣的事?
不僅面對媒體,將自家的電影罵得一無是處,居然還把電影罵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