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生很快對鐵玉香失去了興趣,以進京趕考為由離開了家,路上遇見采花大盜賽昆侖,在賽昆侖的蠱惑下,見到了權老實的老婆,賣蠶絲的艷芳,兩人天雷勾地火,很快勾搭在一起】
這兩天,大家閑暇時,便背誦臺詞,熟悉場景。
早就對劇情駕輕就熟。
隨著黃威手拿場記板,一聲arker,吳啟華飾演的未央生,帶領鄭英雄飾演的家仆上路。
兩人一邊游山玩水,一邊縱情高歌。
一處鄉間小路上。
家仆:“公子啊,你家里有那么賢惠的美嬌娘,為什么還要跑出來?”
未央生:“你看這山野間飛的這么多鳥兒,難道它們會為了一棵樹,失去整片森林嗎?”
……
鄭英雄作為龍套上場,陸深便負責了膠片機的拍攝。
按理說,
這里只是一段過度劇情,未央生跟鄭英雄也演得也比較穩,但一場戲演完,陸止還是半天沒有進行下一場的拍攝。
劇場中,眾人目光也都落在陸深身上。
陸深皺了眉頭,
前世,這部電影他看了不下三遍,所以很快看出了問題。
基調錯了。
不錯,很多人在看這部《玉蒲團》時,都將電影當做了情欲片,沉浸在了葉子楣跟吳啟華的精彩演繹中。
可這部影片,其內涵卻是一部警示片。
命運!
這部電影一開場,就是獨白。
【世間男兒莫貪歡,貪歡終有報應時】
港人都比較相信命運。
八十年代,風水館、算命館生意火爆,無論是風水布局,還是八字面相,人們都深信不疑你,至于因果報應等,更是深刻在港人的骨子里。
而這部《玉蒲團》的成功,與其說,是激發了港人骨子里的情欲,莫如說,是將港人骨髓里的因果報應論調,演繹的淋漓盡致。
情欲是《玉蒲團》的相,因果報應則是《玉蒲團》的核。
必須貫穿在整部影片之中。
只是要想將因果報應表現出來,就要在細節上下工夫,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讓觀眾在看電影之時,還覺察不到,但在午夜夢回時,卻會忽然驚醒。
原來影片早就預示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