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愔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的德行,實在是不堪了,難怪會讓采紗誤會。他和顏悅色地說道:“采紗,起來吧,本王沒有怪你,你一向做事都很好。只是本王已經長大了,以后這些事情,我自己做就可以了。”
采紗感到有些驚奇,她沒敢站起來,抬起頭來,想看看是不是主子在捉弄自己。結果,李愔真的自己穿好了鞋,過來扶起了她。
李愔看到滿臉不可置信的采紗,笑著說道:“你沒看錯,就是本王。從今天開始,本王要做五好青年了。”
采紗不知道他說得是不是真的,這還是他第一次這樣舉動怪異,她覺得應該馬上去告訴楊妃,梁王這回真是病了,還病的不輕,開始說胡話了。
她說道:“奴婢去給你打洗臉水吧。”
李愔點頭說道:“好,你去吧。”
采紗來到院子里,看到另一個圓臉的丫環(huán)翠珠,對她說道:“你趕緊去告訴楊妃娘娘,梁王開始說胡話了。請她趕緊過來吧。”
她看到翠珠離開,自己就去打洗臉水了。
再說翠珠,來到了楊妃居住的承暉殿,把采砂的話學給楊妃,楊妃一聽,急忙過來探視李愔。
李愔看到楊妃,急忙上前行禮,問道:“母妃,您怎么親自過來了,早上您已經為孩兒操勞了很久了,孩兒應該去給您請安才是啊。”
楊妃滿臉擔憂的神色,她忐忑地問道:“愔兒,你沒事吧?”
李愔說道:“沒事兒了,孩兒休息了一上午,已經緩過勁兒來了,現(xiàn)在很好。”
楊妃看不出李愔哪里不對,就探究地望著翠珠,翠珠就望著采紗。
采紗一看,自己通報楊妃的事情被揭穿了,她擔心李愔發(fā)飆,就跪下來說道:“王爺,奴婢擔心你,才讓翠珠請來娘娘的,不關翠珠的事兒,你就責罰奴婢好了。”
李愔笑道:“采紗,你起來吧,本王沒有怪你的意思,你是為我好,我應該感謝你才是。”
楊妃看到自己的兒子,說話的樣子,和以前暴躁的樣子,的確有些不一樣,一時也有些轉不過彎來。她不確定地問道:“愔兒,你真的沒事兒吧?”
李愔忽然跪了下來,鄭重地說道:“母妃,孩兒這些年來,頑劣不堪,讓母妃費心了。孩兒現(xiàn)在已經長大了,今后一定痛改前非,做一個上進的好孩子。”
楊妃聽到這里,心頭一暖,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她欣慰地說道:“愔兒,你能夠這樣,母妃我太高興了,你能夠懂事了,你父皇也會為你高興的。”
李愔拿過一塊手帕,遞給了楊妃,嬉笑著說道:“母妃,孩兒懂事了,今后會好好孝順您和父皇的。”
“你就會嘴上說,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時,他的一母同胞哥哥蜀王李恪走了進來,語氣略帶嘲諷地說道。
李恪長得風神如玉,才學修養(yǎng)都是上上之選,標準的大唐好青年,在皇室和民間都是好評如潮。也是大家衡量李愔的標桿,隨時給李愔巨大的壓力。
原先的李愔最不喜歡的就是這個哥哥了:你好就好吧,還老是看不上自己的弟弟。看不上就看不上吧,還經常教訓李愔。這不,李愔剛要上進了,他又來潑冷水了。
李愔既然決心改變了,就不計較他的態(tài)度了,他恭敬地說道:“哥哥教訓的是,今后我會好好向哥哥你學習的。”
楊妃非常開心。以前要是李恪教訓李愔,李愔立刻就會反擊。看來,李愔真的是發(fā)生了變化。
楊妃在梁王府和兩個兒子一起吃了午飯,其間她一直觀察李愔的言談舉止,的確是與以往大不相同了。
吃完了午飯,楊妃興致很高,她拉著李恪,要讓他幫助李愔提高學識。
李愔說道:“母妃,大哥,其實,我已經開始研究學問了,你們就放心好了。”
李恪不相信,要考察一下他的學業(yè)。楊妃首先讓他背誦一段《論語》。
李愔說道:“母妃,孩兒先去方便一下,回來再背誦吧。”說完他就走了。
李恪滿臉不屑地說道:“母妃,你聽他胡說呢。他整天斗雞走狗,哪有心思做學問呢?你看,這分明是他答不上來,借口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