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為她做到什么地步,她心里也有數,沒必要揣著明白裝糊涂。
其實這個男人竟紆尊降貴,彎下身段,她也不是不可以考慮。
當然,過去的事,自然不可能就此善罷甘休,他總得說出個道道來,她心里還是有怨的。
而且自己才剛和父兄團聚,她是不可能舍得就此分別,從此不見的。
阿嫵這么前后思量一番,竟也有些糾結,她發現自己很貪心,既想要那青袍白巾的俊美郎君,又想要父兄,最好是不要缺了榮華富貴,當然了還必須順過昔日那口氣來。
想到最后,她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腦門:“哎呀,太貪心了!”
接下來幾日,寧家幾兄弟時不時想從阿嫵這里試探口風,比如皇帝年紀不小相貌尚可,比如往日皇帝待你如何,比如太子多大年紀如何如何,當然也會試探著問起阿嫵在宮中生下的一對兒女。
阿嫵自從回到家鄉后,過去的事都忘了七七八八,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甚至連一雙兒女都忘差不多了,如今景熙帝出現,又被阿兄這么詢問,她難免也記起來一些,竟添了幾分別樣情思。
反倒是寧蔭槐,對此不悅,斥責幾個兒子:“你們日日絮絮叨叨,聞著阿嫵問來問去,成何體統?”
說著,命令阿嫵:“不許搭理他們。”
寧家幾兄弟一聽,頓時做鳥獸散。
葉寒此時也住在鎮子上,知道皇帝追來了,并不曾多言語。
他心里自然明白,皇帝不會善罷甘休,他親自部署安排,要自己帶著阿嫵回來故鄉,必是有后手的,如今他要太子監國理事,自己御駕親征前來東海,顯然是為了阿嫵。
其實事到如今,他也開始想,對于阿嫵來說,怎么樣才是最幸福的,以及皇帝做到哪一步,寧家父子以及自己才能徹底放心,將阿嫵交到他手中。
就在眾人各懷心思的忐忑中,這一日景熙帝特意投了拜帖。
拜帖中言語恭敬,禮數講究,對寧蔭槐稱先生,自己卻以名自稱,拜帖中以名自稱,這是謙遜之舉,對于他這樣的身份,已經把姿態放得很低了。
拜帖中提到,他身邊有一楷書字帖,為趙子昂所書《洛神賦》,只是不知真假,想登門請寧蔭槐品鑒。
寧蔭槐看著這拜帖,沉吟半晌不能言語。
阿嫵對于自己阿爹有些了解的,一看便明白,心想這老男人可真有心機。
他當然也知道,但凡他有所舉措,難免落下以權相壓的嫌疑,反而惹得自家不快,所以他便弄來了什么名帖,關鍵還不是直接送給你,是不知真假,所以需要你品鑒。
品鑒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家一起看看,探討探討,請你幫忙鑒別下。
這樣的說辭可以說是給足了自己阿爹面子,人家看中你才華呢,請你欣賞鑒別呢。
對于一個讀書多年的儒商來說,沒有什么比這個更為誘惑的了,顯然阿爹已經動心。
阿嫵道:“那就請他上門唄!”
她這一說,寧家父子四人全都看過來,那眼神……別提有多復雜了。
阿嫵:“他若來了,我可不見!我出門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