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且看此物。”
殿內,周瑜、龐統、蔣干三人圍爐而坐,煮酒夜話。
蔣干一臉神秘,從懷中取出一物展開。
“我瞧瞧。”龐統拿在手中,看罷之后笑道:“原來是檄文啊。”
“公瑾你看,曹公不懼劉關張,更不懼吳侯孫權。”蔣干夸張道:“放眼整個南國,獨獨畏懼公瑾一人啊。”
“公瑾之才,江淮聞名。”龐統撫須道:“曹公倒也算有見識。”
“由此可見,曹公對于公瑾之賞識。”蔣干勸說道:“先前公瑾擔心投曹,而有損你的名聲。”
“而這封檄文,豈不是正好解決公瑾的后顧之憂?”
“試想,當這篇檄文傳遍天下后,世人只知道曹公畏懼公瑾,誰還會說公瑾投曹乃是怯戰呢?”
“不曾想曹公如此重視。”
見周瑜沒了下文,蔣干不禁一陣失落,卻也并不氣餒。
荊州刺史與水軍大都督還沒掏出來,不怕無法打動周瑜。
“還有一件喜事,倒是要提前恭賀公瑾。”
蔣干自信一笑,從懷中掏出兩份卷軸。
周瑜心中一動,龐統也不禁呼吸急促。
“此乃何物?”
“公瑾不妨親自看看。”蔣干面露得意之色。
周瑜、龐統各自伸手,拿起一份卷軸,展開查看內容。
隨即君臣二人不禁對視一眼,都能看到對方眸中的激動。
成了!
荊州刺史還真誆到手了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圣旨,任命完全符合程序與律法。
即刻起,周瑜就是名正言順的荊州刺史。
“如何?”蔣干輕笑道:“為了公瑾的前途,我可是煞費苦心吶!”
兩道任命在手,蔣干也不怕被識破說客身份,想必周瑜肯定不會介意。
“子翼兄”
周瑜正要說什么,有仆人從外邊進來,稟告道:
“少主,外邊有客來訪。”
“誰啊?”
“客人自稱孫朗,說是少主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