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給你用的,是給足輕準備的制式素槍。”筒井順慶解釋道。
“素槍?這么長?”柳生宗嚴再度打量著手中的長槍。
現(xiàn)階段的農(nóng)兵因為是自備武器,長槍的長度一般都是一間半或兩間。
這種長度即方便在家中存放,又適合以刺為主的近距離作戰(zhàn)。
“我準備打造100柄的這種素槍,組編一支槍衾陣。”筒井順慶起身,接過長槍,來到院中演示。
“長槍連排組建,槍頭像扇子一樣一同舞動,利用長距離來壓迫敵軍。”
“就像這樣。哈!哈!”筒井順慶爆發(fā)強有力的呼喝,連續(xù)揮動長槍。
每一次揮動都帶起一陣勁風,槍頭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yōu)美的弧線,仿佛真的如同扇子般揮打。
眾人看著筒井順慶的動作,腦海中浮現(xiàn)出大規(guī)模長槍拍擊的畫面。
這種戰(zhàn)術,現(xiàn)在還十分少見。即便是歷史上以槍衾陣出名的織田家,也尚未大規(guī)模列裝。
今年最著名的桶狹間合戰(zhàn),也仍然是以白刃戰(zhàn)的短槍為主。
“主公,這槍衾陣甚好。”擅長軍略的島清興,一眼就看出了此陣的優(yōu)勢。
“嗯,這一柄素槍價值幾何?”筒井順慶把長槍交給中坊秀祐,擦了擦臉上的汗。
“回筒井殿下,需300文。”行末恭敬的回話。
他是興福寺千手院附屬的鍛冶工坊“棟梁”(工頭),管著幾十名刀匠。
他們是終生服務寺院的技術奴隸,優(yōu)先完成寺院的武裝訂單(僧兵刀、薙刀等)。
市場上的訂單則由興福寺通過商人的“座”,來壟斷刀具銷售,抽取三成收益。
而筒井氏因為出身興福寺的官符眾徒(武裝僧侶集團),所以家中的武器也一直由這間工坊制作。
“嗯。價格還算公道。”筒井順慶認可的點頭。
300文相當于1石米左右。
而這千手院工坊在古刀期也是有名的流派,質(zhì)量有保障,屬于是便宜有好貨。
日本刀根據(jù)時代分為古刀期(慶長以前)和新刀期(慶長以后),并以刀工流派(刀派)來記載。
共有“五箇伝”(五大刀工流派),按令制國劃分為大和傳、山城傳、備前傳、相州傳和美濃傳,而每個流派又進一步細分為小流派。